《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今年夏至日又恰逢日環食,廈門的小伙伴可以在“最長白天”觀賞到“金邊日食”啦!廈門還是全國少有的幾個最佳觀測地之一。
這次的環食帶西起非洲中部,經過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后進入我國境內。在我國,環食帶經過西藏、四川、貴州和湖南、江西等地,進入福建后出海,橫過臺灣中南部,最后結束于西太平洋。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廈門島完全被環食帶覆蓋,而環食帶中心線恰好經過鼓浪嶼南部并向東南延伸,如果市民在演武大橋觀景平臺上觀測,當日14點43分38秒日食開始(初虧),16點10分20.7秒環食開始,日月呈現“同心圓”狀態(食甚)的時刻為16點10分49.7秒,在16點11分18.8秒“生光”,結束環食,而后在17點24分16.9秒復圓,整個環食階段預計將持續58秒。
本次日環食的最大特點是食分(日面直徑被遮擋部分和日面直徑的比值)達到了0.994,也就是說,環食階段太陽視圓面被月球覆蓋的面積達到97.6%,這種幾乎接近日全食的日環食被稱為“金邊日食”。據相關數據顯示,下次達到這么大的食分可能得等到2032年5月9日,而且發生在南大西洋,很難觀測到。
福建省天文學會秘書長潘小清介紹,之所以說廈門是本次日環食觀測的最佳地點之一,是因為廈門環食時間較其它地區長,而且地理環境視野開闊,為整場觀賞增色不少。就演武大橋附近而言,食甚時太陽地平高度35.3°,這樣的地平高度可以將地面大樓和日環食同框攝入。
除了廈門外,龍巖、漳州一帶的部分區域可觀測到日環食,包括福州在內的其它區域僅可觀測日偏食。潘小清說,這也是福建省自2012年后,時隔8年再次邂逅日環食,如果錯過,本世紀在福建省還想看到日環食只能等到2074年和2085年。(記者 曾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