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19年,對廈門的各級河長、湖長來說,是充實、忙碌而又令人振奮的一年。這一年里,他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區各職能部門的全力配合下,統籌推進河湖長制各項工作,河湖管護取得明顯成效,流域水質持續得到改善。
冬月的同安蓮花澳溪,清澈的溪水汩汩流淌,河床上的水草和鵝卵石清晰可辨。岸上樹木蔥郁,村民結伴在親水步道上散步閑聊,好不愜意。澳溪村黨總支書記鄭建設告訴記者,今年在澳溪實施的安全生態水系項目,不僅通過貼近自然的治水措施進一步提升了澳溪的水生態環境,還在河道兩岸新建了5公里長的親水步道,將安樂塔、麒麟山、滄江壩遺址等十個景觀節點串聯起來,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空間,更助力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
水質向好飲用水源達標率保持100%
澳溪的變化是廈門今年推行河湖長制成果的一個縮影。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市域范圍飲用水源達標率保持100%,小流域10個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同比上升,Ⅰ~Ⅲ類水質同比上升近30個百分點。除各大溪流外,這一年來,島內外的湖泊、水庫、山塘、池塘等水體在納入湖長制管理后水質也持續向好。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河湖安瀾的良好河湖生態系統正從當初的愿景變為如今的現實。
岸線修復打響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今年7月,廈門市發出總河長令,加快流域、湖泊污染源系統整治,推動河湖岸線生態修復,打響了為期兩年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攻堅戰要以水質論英雄,到2020年基本消滅劣V類水質,2020年全市九條主要溪流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5%以上。按照總河長令的要求,市河長辦印發《廈門市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細化“四亂”整治、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等工作任務,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部門,建立督查機制,統籌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各項工作任務。
污水處理到2022年新建100公里污水管道
今年我市還成立了污水處理設施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指揮部,緊扣“工程補短板”的總基調,推進高質量高標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到2022年,我市要新建100公里污水管道,新增100萬噸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我市污水處理水平,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極大改善河湖水環境。
共治共享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管河護湖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今年廈門還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管河護湖。
我市在全省首先聘任一批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分別組成廈門市“人大代表河長”和“政協委員河長”隊伍,廣泛參與河長制工作的監督、參謀與指導,形成獨具廈門特色的河湖管護力量。
我市繼續委托民間組織,每月定期開展河道保潔、水環境狀況的巡查,形成問題報告,督促責任單位落實整改。
我市還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對河長制工作進行專題報道,對河長制工作中存在問題進行曝光,對階段性的成效進行宣傳報道,形成管河護湖的強大輿論氛圍。
【亮點】
河湖長制目標任務
完成情況
●持續推進截污控源
我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累計實施項目近300個,完成8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新擴建翔安二期、杏林、航空港等污水處理廠,新增處理能力8.5萬噸/日,有效緩解了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持續加快村莊集中納管和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市級累計下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1054個自然村,截至2019年11月底,已完成1048個自然村,完成率99.4%。
持續排查工業污水違規排放,集中開展整治,杜絕工業污水偷排現象,截至11月30日,先后排查執法6731人次,發現89個問題,其中行政處罰61家,罰款合計875.76萬元,責令整改75家,查封扣押14家,取締關閉6家。
●狠抓河道“清四亂”
市、區將9條溪流全部納入“清四亂”范圍,重點清理4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主河段。市河長辦、水利局、執法局和水政監察支隊聯合行動,采用步行方式,開展“百里掃河”專項行動,逐河逐段查實查細。目前,全市第一輪排查183個問題,第二輪排查問題39個,已全部整治完畢,實現動態清零。
●加強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
我市制定全市飲用水水源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劃、立、治”三大要求,全面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完成地市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改,順利通過國家兩輪專項督查。
印發實施了《廈門市水源地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制定出臺《廈門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特別限制措施(環保負面清單)》,完成《廈門市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9年修訂稿)》編制工作。
統籌環境執法人員、第三方機構和環保網格員力量,進一步加強巡查,落實“321”巡查制度,鞏固水源地整治成果。對回潮現象和新增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有效推進小水電站整改
制定詳細整改方案,根據各水電站功能定位、地理條件等因素,按照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有序有效推進小水電站整改工作。目前我市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工作已全面落實到位,共落實生態流量0.64立方米每秒。
●扎實推進河道水生態治理
全市9條溪流465公里河道,共形成76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已完成401.7公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河岸兩側修建為帶狀公園,慢行步道,大大提高了群眾獲得感,提升了群眾參與度和積極性。
編制完成《廈門市九條溪流生態補水工程規劃》,加大利用水庫、再生水等對河道的生態補水,埭頭溪、浯溪、杏林灣等日補水量已達15萬噸以上。(記者 殷磊 通訊員 巫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