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考什克·巴蘇曾說:“一個經濟體的成敗取決于多種變數,其中往往被忽視的是那些方便企業和營商的具體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廈門問需于企,問政于企,問計于企,人們驚喜地發現,通過營商環境的優化,既改善了基礎設施等硬環境,也在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取得新突破,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分享著發展紅利。
“人工智能+醫療影像”領域獨角獸企業匯醫慧影,在廈門設立南方區域業務總部;農業互聯網高科技企業農信互聯在廈投資設立子公司,主攻農業產業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紛至沓來,成為我市一流營商環境的有力佐證,而企業所聚合的創新資源,也助推廈門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紛紛落戶廈門,成為我市一流營商環境的有力佐證。圖為廈門軟件園三期。(本報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當前,廈門奏響抓招商、促發展最強音,營商環境是其重要的軟實力。市發改委等有關負責人表示,打造營商環境,廈門很明確——對標國際一流。瞄準這一目標,廈門積極打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營造尊商重商、親商愛商的氛圍,讓廣大企業和企業家近悅遠來。
對標國際一流補短板提時效
從申請用電到最終通電還不到一個月——近期,軟件園三期F地塊成功送電,為項目施工提供保障。
“這個速度簡直可以用‘奇跡’來形容。”曾璟是軟件園三期建設單位信息集團建設開發公司項目經理,他對國網廈門供電公司不斷簡化辦電程序深有感觸。“我們只要同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的客戶經理事先溝通好,就可享受辦電‘一站式’服務,最多跑一趟,甚至有時‘一趟不用跑’。”
軟件園三期F地塊用電采用的是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創新推出的“箱變+線纜+售后運維搶修”的工程整體租賃模式。借由該模式,箱變僅需7-10天就可安裝就位,辦電時長縮短50%左右,且客戶前期零投入,整體租賃費用比原有模式減少30%以上。
電力之于社會經濟,就像空氣之于人類生存。廈門把提升辦電體驗作為改善營商環境的有力抓手,實行基于停電時戶數管控的可靠性管理,在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8年度52個主要城市用戶供電可靠性指標上排名全國第二;根據省發改委委托廈門大學開展的最新測算,廈門營商環境“獲得電力”指標相當于世界第13位經濟體。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落地發展,“報建”是其面臨的第一道“關口”。今年6月,我市推出《廈門市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力爭到今年年底率先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四個統一”(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100%網上辦理。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廈門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針對開辦企業、納稅、施工許可、不動產登記等領域,廈門精準對標新加坡等先進經濟體,逐項查找差距和短板,逐領域提出具體的改革目標、任務和措施,明確時間節點和進度要求,形成任務清單,建立督查考評機制。與此同時,廈門參照世行手續、時間、成本等要素,但同時也圍繞簡政放權和清費減負等方面,將企業反映突出的各類問題納入任務清單,實現動態管理。
聚力改革創新讓市場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華懋(廈門)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羅海燕算了一筆賬,“今年深化增值稅改革落地后,公司首月能夠減免稅收108萬元,以去年銷售情況測算,預計全年可減免1000萬元。”在她看來,一個又一個的“減稅紅包”,使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對企業來說,實打實的減稅降費政策,是優良營商環境的最佳背書。廈門市委市政府一直將支持企業降本增效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舉措,廈門市財政局數據顯示,1-5月廈門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70.32億元,其中新增減稅65.6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4.72億元。
“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廈門始終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勁頭,聚力改革創新。7月1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出的《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正式實施,55條新規中有不少屬全省首創,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更早一點,省自貿辦評估通報了福建自貿試驗區第14批39項創新舉措的創新性、實施成效和可復制推廣性,其中廈門片區的創新舉措共24項,獲評全國首創的“廈門經驗”共計11項。
以“互聯網+”推進服務便捷化;以“多規合一”改革推進流程簡化;以建設“單一窗口”提升一站式服務水平;堅持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持續優化政務服務……一場場打通營商環境“脈門”的行動,為企業創造清新的營商環境,使企業和企業家的創新活力用在刀刃上。
人人都是城市形象處處都是投資環境
“朋友們想來廈門投資的可以聯系我,讓我這個貼身投資顧問帶你領略廈門超棒的營商和居住環境。”今年4月底,在接過“廈門市投資顧問”這一聘書后,趣店創始人羅敏在朋友圈發了上述文字。
很快,羅敏的企業家朋友相繼來到廈門考察,他們借由羅敏這位“新廈門人”的介紹,對廈門營商環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令這幫企業家印象深刻的還有與廈門各級領導的座談會——大家一坐下來就直奔主題,談企業所在行業遇到的問題,談如何與廈門本地資源結合實現更好的發展等等,很專業,很實在。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座談會幾乎每天都在廈門上演。以廈門火炬高新區為例,為制定出合企業“胃口”的政策、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高新區不斷深化“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機制,今年1-6月,高新區走訪企業3783家次,解決各類企業需協調的事項2645項。
抓細節,抓實干。自今年年初廈門發出激發干部精氣神的動員令以來,從機關到企業,從社區到生產建設一線,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全市上下迅速集結到位,形成了敢拼會贏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圍繞招商引資工作,我市打造一流招商隊伍,以“奔跑摸高”的奮進精神,吹響招商引資“沖鋒號”;在企業服務方面,廈門各有關部門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讓企業在廈門安心扎根,放心發展。
細節還藏于市民的一言一行中。作為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廈門高質量抓好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各項工作,努力打造全國文明城市標桿,讓文明成為一流營商環境的內在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