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更新始于春。在思明區的老街老巷老片區里,一場“有機更新”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外墻脫落的上世紀老舊房子,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文化氣息的剪紙藝術館;近百年的騎樓經過加固排險,風貌得以保護,建筑變得牢固;巷陌中的歷史文化故居,按照“修舊如舊”進行美化修繕,豐富老城區街巷游……越來越多的思明人用行動支持老城區“有機更新”。
作為城市建設管理的新常態,思明區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持續推進老城區的“有機更新”,改造成效日益彰顯。在做好歷史傳承與文化融合的同時,讓老城區既留得住“鄉愁”,又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今天,讓我們透過一個個改造的現場,感受思明區老城區有機更新取得的成效,以及背后的經驗和創新做法。
思明區老劇場文化公園周邊片區有機更新成效初顯,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鷺江街道供圖)
大學路8號騎樓加固現場。
老舊私房變身以樂剪紙藝術館。
中華街道中山社區街巷游導覽引導牌。
【關鍵詞】
共同締造
居民主動騰出房屋 支持騎樓景觀歷史風貌保護
腐蝕的木板被混凝土水泥板所取代,施工人員正忙著砌磚,位于蜂巢山社區大學路8號,一棟近百年歷史的騎樓正在變得牢固。廈港街道蜂巢山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一聽說有騎樓加固排險的惠民工程,大學路8號的租戶主動騰出房屋。在改造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找到社區,希望自己的房子也能進行加固排險,積極支持騎樓景觀歷史風貌保護。施工人員的干勁也更足了。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代樹寬介紹,目前大學路8號和大學路34、36號的工程進度已經過半。大學路72號、32號已進場施工。下一步計劃進場施工的還有大學路30、54、74號等。
大學路騎樓加固排險是思明區結合老城區有機更新工作、全面啟動老城區騎樓景觀綜合整治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是思明區落實“共同締造”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代樹寬介紹說,“對騎樓加固排險的施工原則是,在解危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延續文脈、留住‘鄉愁’,讓老城煥發新機。”
按照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去年以來,思明區開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結合居民意愿,選取了中華街道、鷺江街道、廈港街道三個街道的三座騎樓進行試點。在居民們的主動積極配合下,老城區騎樓景觀綜合整治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大同路149、151、157號等正有序開展施工,二期工程騰空交房商談工作同步開展;鎮邦路50號整棟房屋排險加固施工已進入裝修階段,鎮邦路48、54號已具備開工條件。
【關鍵詞】
政策引導
居民點贊以獎代補政策 店家積極參與改造提升
從大同路123號之三推窗望去,老劇場文化公園的全景一覽無遺。這是一棟建于上世紀、帶有閩南風格的三層樓老房子,外立面重新刷上的灰綠色調,搭配精心保留的建筑線條,讓這棟老舊房子煥發新顏的同時,又保留了建筑特色,成為老劇場文化公園周邊片區有機更新的一個樣本——老房子由鷺江街道承租后,轉給以樂剪紙藝術館,通過改造老舊房屋,引進新業態,老城區煥發出新活力。以樂點贊到:“在這個充滿老廈門味道和文化的老劇場文化公園周邊從事剪紙藝術,是件幸福的事;這里的氛圍和環境是藝術的滋養地。”
而另一個吸引以樂選擇這里的重要原因是“以獎代補”政策。以樂介紹說,從外立面裝修到內部裝修,街道都給予了一定的補貼。房租也較合理,一簽就是15年,讓他可以安心在這里創作。“我從事書畫、收藏等行業的朋友來參觀后,都在問說周邊是否還有這樣的老房子可以更新改造。”
去年6月,思明區出臺了《思明區老城區私危房翻建解危以獎代補辦法》,明確多項獎勵政策鼓勵業主積極自行“解危”,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危舊房改造。獎勵政策出臺以來,共有51處私危房業主紛紛提出翻改建申請,建筑面積8696.5平方米,居民“解危”積極性有所提高。
“以獎代補”辦法改變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攬模式,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有效帶動了危舊房業主參與有機更新的積極性。劇場周邊的居民、商家深切感受到劇場改造帶來的新活力,也希望參與進來,改造和提升居住、經營環境,讓更多的人走近這個片區,發現和認識老城區的文化底蘊。鷺江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說,鷺江街道也結合實際情況推出“老劇場文化公園周邊地塊有機更新”項目實施方案。目前,老劇場文化公園周邊的另一幢私房目前已完成招租。繼同安封肉店店面改造完成后,大同路89號信記陳茶、賴厝扁食、阿吉仔餅鋪、黃勝記也已完成裝修改造重新開業。
【關鍵詞】
效果初顯
改造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242棟危舊公房完成修繕
沿著思明西路上的導覽標識,進入天一樓巷,再拐入梧桐埕巷,一處房子的外墻上掛有方毅的人物生平簡介,格外顯眼。這里便是方毅的故居,很快將進行地面鋪磚改造。這一故居將在不久后重煥生機,給中山路老城區街巷游增添一處風景。天一樓、威震殿、喬治老別墅、方毅故居、龜印印技工作室……不同年代的建筑分布在巷陌中,帶您領會廈門老城歷史文化的厚度與韻味。這就是思明區老城區有機更新的另一重要模式——街巷游建設。中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已完成11處的旅游導覽標識。結合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建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故居進行美化、修繕,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先前遭受破壞的遺跡及歷史文化元素,打造成為文化景點,做好開發、保護和利用。
思明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有機更新啟動以來,按照共同締造的改造思路,研究制定了《思明區舊城區有機改造更新綜合治理方案》,選取6個試點項目,融合危舊房綜合治理、街巷游、騎樓排險加固三種方式,對有歷史風貌價值的騎樓進行保護性治理、對危舊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加固翻建等,力促通過有機更新、以點帶面逐步成片改造,提升和改善老城區居住品質和居住環境,實現老城區既保留原有的歷史風貌,又能彰顯現代城市的風格魅力,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中讓老城區煥發新的活力。目前,各改造項目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完成投資額2800萬元,完成江夏堂狀元廣場改造,啟動沙坡尾避風塢清淤工作,騎樓景觀綜合整治項目順利開展;老劇場文化公園、夾舨寮、小學路等危房項目正進行安置商談、前期規劃等工作;完成242棟危舊公房修繕。
老城區有機更新市政基礎設施項目也順利開展,思明區市政園林局已完成大同路、橫竹路改造施工,定安路、老虎城西側道路、鎮邦路、蜂巢山路四條道路已完成招投標工作,與街道各管線單位進行了施工前期協調對接,目前正在著手辦理相關封路手續,預計將于近期開始施工。(文/圖 記者吳燕如(除署名外) 通訊員 楊蘭 志鵬 婧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