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為了修通這條路,同安投資248萬元改造原有公路
●不簡單:淡溪村坡陡彎急,該線路公交司機駕齡要求5年以上
淡溪村海拔800米,637路的開通方便了村民出行。
淡溪村村民敲鑼打鼓歡迎637路公交車駛進淡溪村。
鞭炮響起,禮花綻放,昨日上午9點半,廈門偏遠山村淡溪村鑼鼓喧天,村民們以他們最為古樸而隆重的方式,迎接637路首班公交車進村,這也結束了該村未通公交車的歷史。
據了解,637路(同安汽車站—淡溪村)全程約為38公里,票價1元,每天來回4個班次,同安汽車站的首班發車時間為6:45,末班發車時間為14:45;淡溪村的首班發車時間為8:45,末班發車時間為16:45,單程時間為90分鐘-100分鐘。
昨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淡溪村公交站時,已有不少村民守候在山路邊。9點23分左右,雖然車子尚未駛入村內,但村民們已在盤旋彎曲的山路間,看到了637路公交車的車影。“看到公交車了,車子快到了、快到了……”有村民高興地叫了起來,并敲起鑼鼓。
9點30分左右,車頭披著大紅花的637路公交車正式駛進淡溪村,村民們點燃200多米長的鞭炮、禮花。在歡喜的喧囂中,記者看到,村民們不約而同地拿起手機、相機,拍下這一難忘的時刻。
村民郭樹葉背著孫子趕來觀看淡溪公交車線路開通首發儀式。“之前帶孫子去衛生院打疫苗,遇上風雨天,再難也得先騎摩托車到軍營村去搭公交。大人辛苦沒關系,孩子還這么小,真的舍不得啊。”郭樹葉激動地說,眼眶幾乎濕潤,“想著從此以后再也不用風吹日曬,心里真的特別高興”。
近年來,同安區交通局大力推進“村村通公交”工程。目前,同安轄區內的農村線路為39條,純山區公交線路就有11條。637路公交車開通后,同安區111個行政村實現公交全覆蓋。
【特寫】
村民高興得眼角泛起淚花
看到公交車,79歲的村民李金英的眼角泛起了淚花。
“這是充滿高興的淚水。”李金英的第三個兒子就住在同安城區,兒子工作忙,經常無法回老家。每隔一個月,李金英都會下山到兒子家,給兒子媳婦帶上自己種植的芥菜、生姜等。“以前每次都要翻兩座山,再走一段下坡路才能搭上公交車到同安汽車站。”李金英說,為了能夠在7點多趕到附近的白交祠村公交車站坐上首班公交車,她早上五點半就得起床。
讓她恐懼的是,每次下午坐返程車到達白交祠時,天色已暗,山路狹窄,得摸黑走山路回家。“要是下雨更不好走,有時到家都已經七八點。”
李金英說,在得知637路公交車開通時,她就第一時間告訴了兒女們。昨日10點25分左右,首班從淡溪駛往同安汽車站的637路公交車啟程,李金英帶著芥菜、生姜等上車,前往同安城區與兒子、兒媳、孫子團聚。
【意義】
淡溪新鮮竹筍可以進城啦
淡溪村位于同安區蓮花鎮,海拔高約800米,距離同安城區38公里。據淡溪村黨支部書記李炳堤介紹,淡溪村共有5個自然村,竹筍、茶葉是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生態茶園遍布,并擁有五松瀑布、雄獅瀑布等自然景觀。
竹筍的保鮮時間短,沒有開通公交車前,大多數村民都將竹筍制成筍干,再用摩托車運送到山下賣,或者只能零散地賣給少數游客。
“通車后,村民們可以及時將新鮮的竹筍、茶葉帶到鎮里、城區銷售。”李炳堤說,城里的市民也可以乘坐公交車來到淡溪村,欣賞不一樣的高山村莊風光、走進自然,帶動淡溪村土雞、土鴨等土特產品的銷售。
同時,在蓮花中心小學、蓮美中學上學的孩子們也可乘坐637路公交車直達村里,減輕了農忙、雨季時村民的煩惱。
【揭秘】
能開這路車 司機不簡單
據同安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葉永堅介紹,淡溪村路面狹窄,依山臨崖,坡陡彎急,平均坡度達37°,并解決淡溪村村民公交安全便捷出行問題,同安區交通局投資248萬元對圳上至淡溪3.1公里公路進行了改造。掛鉤幫扶淡溪村的市、區兩級發改部門也多次與市、區交通運輸局協調,推進淡溪村道路安保工程的建設。
目前,通車的道路路面由原來的5米增擴到約6.5米,山體高落差路段設置了防撞欄、防撞墩,沿線設置了防雨水沖刷的U形邊溝、交通標志、標線,并增設涵洞等,以保障山區老百姓坐公交車安全出行。
險峻的地形、地勢,也極為考驗駕駛員的技術。“視野不好,山路彎曲又狹窄,會車不方便。”637路公交車駕駛員李木時已有10年駕齡,此前也開過山區專線公交。他告訴記者,637路公交車全程約38公里,其中山區道路約23公里,從祥溪林場開始駛入山區道路時,車子的時速都控制在30公里/小時。
據同安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挑選山區線路的公交司機,條件極為嚴格。“駕齡均為5年以上,安全服務星級在三星級以上,都有山區線路駕駛經驗,并經過專業的安全駕駛培訓。”同時,637路等山區公交車輛還配備了緩速器、時速控制報警器,車速接近或者超過30公里/小時,GPS就會發出提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