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翔安浦園換流站內,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真雙極接線、電壓等級和輸送容量雙雙達到國際之最的柔性直流工程———廈門±32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正式投運。
工程額定輸送容量是100萬千瓦,為廈門島新增了一條可靠的新型輸電通道,未來幾年內,將給廈門地區電網提供非常強有力的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所用設備均為我國自主研發、生產,標志著我國在該技術領域實現了國際引領。昨晚,央視《新聞聯播》也對此作了報道。
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控制室。記者 唐光峰 攝
●解讀1
從翔安隧道服務隧道進島
廈門±32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額定電壓±320千伏,額定容量100萬千瓦,包括新建兩座換流站以及兩座換流站之間的±320千伏柔性直流線路工程。
其中,兩座換流站分別位于翔安南部地區的浦園換流站和位于島內湖里區湖邊的鷺島換流站。
柔性直流線路總長10.7公里,全部采用陸地電纜,跨海段借助翔安隧道的服務隧道進入廈門島。
廈門柔性直流工程是極具創新引領性的系統工程,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程于2013年12月獲得項目核準,2014年7月21日開工建設,從項目核準到建成正式投運,前后僅用了短短兩年時間。
據悉,廈門±32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是在浙江舟山±2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的應用基礎上,電壓等級首次提升至±320千伏,從偽雙極提升至真雙極接線,成為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和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
●解讀2
可以補充島內電力缺額
柔性直流工程對廈門有什么意義?
電力專家介紹,廈門島是福建電網的重要負荷中心,島內缺乏電廠廠址資源、沒有大型電源,島內用電均須由島外電網送入。在柔性直流工程投產前,廈門島由4個電力進島通道共7回22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跨海供電。但是,預計到2016年,現有的7回220千伏進島線路將無法滿足島內用電需求。
柔性直流工程投運后,為廈門島新增了一條可靠的新型輸電通道,有效消除廈門島無源電網的劣勢,不僅可以補充廈門島內電力缺額,滿足廈門島內負荷增長需求,還具備動態無功補償功能,能快速調節島內電網的無功功率,穩定電網電壓,有力地提高廈門島電網的供電可靠性、輸電能力和穩定運行水平,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電力保障。
從環境資源看,廈門土地資源寸土寸金,很難找到新的輸電線路走廊通道,柔性直流工程占地面積小、綠色環保,有效解決了保障廈門發展用電需求所需的電網發展建設與保護廈門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廈門爭當“五大發展”示范市的先行實踐。
【名·詞·解·釋】
柔性直流輸電
專家解釋,柔性直流輸電是一種完全可控的直流輸電,可在傳輸能量的同時,靈活調節與之相連的交流電網電壓,具有可控性好、運行方式靈活、適用場合多等顯著優勢。
通俗地講,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相當于接入了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這是世界輸電技術領域的一大難題。(記者 吳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