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騙不離其“宗”,最后都是要你的錢。 資料圖
為了給身有殘疾的兒子治病,劉女士已將家底掏空,還欠下數十萬元的外債。就在此時,微信上有人說可以幫她發起慈善捐助活動,還許諾馬上就能為她提供32萬元的善款,不過要劉女士自己墊付一筆6430元的“公證費”。劉女士信以為真,給對方匯錢過去,沒想到后者再次開口說要3.8萬元的“監管押金”。就在劉女士猶豫時,銀行工作人員點醒了她,讓她知道自己遭遇了騙子,沒有遭受更大的損失。
貌似靠譜
天天問好經常關心 要捐款先提供證明
為了給兒子治病,市民劉女士欠下數十萬元外債。兩個月前,她曾求助媒體,很多人知道她的遭遇后,紛紛捐款。這時,一名網名為“認識您真好”的網友加了她的微信,自稱姓楊,看到了報道,想幫助她。這網友每天都向她問好,打聽孩子的情況。劉女士把他當成是熱心市民,十分感謝對方的關心,但沒有深聊。
前兩天,楊先生又發來信息,關心孩子的近況。正好劉女士有空閑,就和對方多聊了幾句,她說最近為兒子治病又花了不少錢,快到年底了,發愁春節不好過。對方也打開話匣子,透露自己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股東,公司經常做慈善活動,如果劉女士確實困難,他可以向公司申請為她發起慈善活動,但需要劉女士提供相關的證明,比如她的身份證信息、孩子的殘疾證等。
“我一聽這話,就覺得有希望。而且從聊天內容來看,他說的都很有道理,我馬上就相信了他。”劉女士說,對方加她為好友兩個多月,表現得很正常且禮貌,當他提到前期要準備的材料時,“我覺得他很靠譜”。
兒子知道這件事后,還提醒她說,不要對陌生人說太多,避免上當受騙。但劉女士覺得,家里已經沒錢了,怎么還會被騙子盯上?
露出馬腳
匯完“公證費”還不夠 還要再匯“監管押金”
12月10日,劉女士將相關的材料拍照后,通過微信發給楊先生。后者告訴她,自己臨時要去臺灣出差,已委托公司法務部門的“王主任”負責此事。
第二天,劉女士致電“王主任”,后者說公司初步打算從慈善基金內撥出32萬元給她,但按照流程,劉女士必須提供一份公證處的證明,費用按照善款總額的2%來計算,“我說我不懂怎么操作,他就說他可以代辦,不過費用由我出。”劉女士說,隨后她找到朋友借了6430元,按照對方的要求,到銀行往他提供的賬戶匯了款。但她沒注意到的是,收款人是一名唐姓女子。
匯完錢后,劉女士再給“王主任”打電話,后者說錢在楊先生的賬戶中,“錢要從臺灣轉過來的話,需要給銀監會提供一筆監管押金,以防止這筆錢是洗黑錢用的。”“王主任”說,押金一共是3.8萬元,要劉女士先匯過來,由他們代繳,24小時之后再連同32萬元善款匯到她的賬戶內。
電話這頭,劉女士聽得云里霧里,表示要去籌錢,就掛斷了電話,“我那時候正好在銀行,就問了一下工作人員‘監管押金’的事,他們說根本就沒這回事,我很可能是被人騙了。”隨后劉女士再撥打“王主任”的電話,對方卻已關機,這下她才確認自己被騙了。
“放了一條這么長的線,居然是騙錢的。”事后,劉女士非常后悔,她說家里本來就急需用錢,現在反倒還被人騙了一把,自己都不敢告訴老公和兒子。
目前,劉女士已報了警,警方已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