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杭州游客華小姐來廈旅游。在環島路的水果攤上,花540元買23個大芒果。誰知,攤主收了錢,芒果卻一直沒有寄到。華小姐發微信,老板不回;打電話,已經關機。
更讓華小姐郁悶的是,她向多個部門反映此事,卻發現“這事好像誰都沒法管”。
10月1日,華小姐來廈旅游,住在塔頭社一家酒店,在進出酒店的路上,有不少水果攤,她每天經過都會買點帶回酒店,其中就包括一名姓楊的女老板擺的水果攤。
華小姐說,楊老板攤子上的芒果很香甜,于是決定買一點寄回家。10月5日晚上,華小姐在楊老板這里挑了10個芒果,共計210元。支付現金之后,楊老板給了她一張快遞單,讓她寫地址。寫完,華小姐還要了老板的電話號碼和微信號碼。
回到酒店,華小姐跟朋友聊起廈門的水果,朋友說也想買。于是,6日華小姐又來到這個攤子,挑了13個芒果。這次,是330元,華小姐用“支付寶”向楊老板轉了賬。楊老板像前一天一樣,給了她2張快遞單,讓她填寫地址。
10月6日,華小姐回到杭州。回去之后,她想起買的芒果可能還在路上,便拿出3張快遞底單想查詢,卻發現沒有物流信息。華小姐說,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太心急,又等了一天,再查,發現還是沒有物流信息。
華小姐給楊老板發微信,沒有回復;打電話,卻意外地發現,對方關機了。擔心自己誤會了對方,華小姐又換了時間打,但結果都是關機。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昨日,華小姐再次查詢了快遞單號,發現還是“該單號無物流進展”。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華小姐更郁悶。華小姐說,她打算維權,打了廈門兩個政府部門的熱線電話,但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
華小姐告訴導報記者,她昨日先打了12315(市場監督管理局維權熱線),接線員告訴她,由于水果是在流動攤位上買的,沒有證照,不屬于市監局的監管范疇;隨后,她又打了12319(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熱線),接線員向她解釋稱,執法局的職責范圍,在糾正占道經營等方面,而華小姐的遭遇,算是消費糾紛。
這下,華小姐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就真的沒有部門能管得了這件事嗎?”華小姐說,希望有關部門能幫她維權,也希望其他消費者別再被騙了。(記者 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