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公布市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及認定類項目清理結果的通知》稱,廈門教育系統將取消中小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先進班集體等市級評比表彰項目。
這是繼去年福建省教育廳取消“省級三好學生”、“省級優秀學生干部”后,廈門正式取消市級“三好生”評比。始于1954年的“三好生”評選,在過去的60年時間里,陪伴了幾代人成長。它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消息,牽動著市民的神經。
(數據來源于晚報微調查 制圖/邱藝鋒)
【問卷】
超六成受訪者支持取消,有人認為“不利于孩子成長”
昨晚,本報“取消市級三好生”的微信匿名問卷調查,共有58人填寫。受訪人群涵蓋“60后”到“00后”,其中,“80后”占36.2%,“70后”占36.2%,“90后”占20.7%。受訪對象中,當過“三好生”的占72.4%,63.8%的人支持取消“三好生”評比。
在反對取消的人群中,有人認為“這可以讓孩子有進步意識,是進步的一個動力”,也有人表示惋惜,認為“三好生”是一種有歷史感的符號,是好學生的代名詞。
69.0%的人認為,更應該取消的是“三好生”的附加福利,而不是“三好生”本身。一位網友說,“三好生”的評選,對于激勵學生、鼓勵先進有益,但是不要與其他東西掛鉤,一掛鉤,評選就變味了。
一位“70后”受訪者說:“成績好不代表就能成才,學生應該自由發展,學校應該讓孩子百花齊放。而‘三好生’的評選最主要的還是看成績好壞,過早給孩子貼標簽,不利于孩子成長。”
【現狀】
獲市級“三好生”者寥寥,一般一個學校僅一人
不少“70后”、“80后”是“三好生”的鐵桿粉絲,而記者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對于取消市級“三好生”,似乎不太關心。松柏小學五年級的楊同學支持取消,理由很響亮:“反正我又不是三好生!”
采訪中,多數老師也顯得很淡定。蓮前小學德育主任劉余建認為,取消市級“三好生”影響不大,因為能獲得該榮譽者寥寥無幾。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市級“三好生”離他們很遙遠。每年的市級表彰指標從市里分配到各個區,再到學校,也就是一兩個名額,有的年份連一個名額都沒有。蓮前小學有1000多名學生,在他的印象里,好幾年來僅有一個學生獲得過市級“三好生”。
記者查詢網上公開的資料發現,2013-2014學年,廈門小學市級“三好生”共有105名,其中思明區29名,湖里區22名,集美區16名,海滄區8名,同安區16名,翔安區8名,直屬校6名。上榜的學校,基本是一校一人。
部分獎學基金只獎勵“三好生”或優秀學生干部
在取消之前,廈門市級“三好生”并沒有和中考加分掛鉤。不過,在一些場合中,這個榮譽憑證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比如,廈門市教育基金會下設有一個獎學基金,是由一位民營企業家捐資設立的。這位企業家希望獲得獎勵的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中的優秀學生。而最終受表彰的優秀學生中,有一類就是曾獲得市級“三好生”、市級優秀學生干部的學生。市教育基金會昨日表示,這個獎學基金是以捐贈者的意愿來選擇獎勵對象的,取消市級“三好生”之后,獎勵對象是否做出調整,以什么為獎勵依據,目前還未研究。
也有一些公司,對于員工子女獲得區級以上“三好生”有一定的獎勵。有一位網友曬出的員工福利就是,家里有一個“三好生”,公司在兒童節時就多獎勵30元。雖然只是區區30元,不過,家長更看重的是這份榮耀。
【改變】
評價標準更多元,成績不好也能獲表彰
“獎項的設置,正面激勵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劉余建說,去家訪時,常看到家長把孩子的獎狀貼在墻上,甚至裱起來。在他看來,更應關注的是校內的獎項,現在很多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已變得更多元,針對優秀生、學生干部、中等生、后進生等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獎項。每年學校會舉行一次大表彰,全校約30%的學生能獲得表彰。
以前對學生的表彰,更傾向于成績好。評來評去,基本上都是少數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夸張點說,就是“拿獎拿到手軟”。現在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更多元,針對中后進生的評選更多,如學雷鋒做好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孝親敬老、舉止有禮等,都可能獲得表彰。這樣的多元評價體系下,能挖掘出學生身上不同的閃光點,激勵學生進步,而這才是表彰的意義所在。
【趨勢】
不少學校取消校級“三好生”,建立更豐富的評價機制
廈門市教育局德育處處長許界群說,去年省里清理了一批表彰、評比項目,其中就包括省級三好學生、省級優秀學生干部等。這次廈門取消市級“三好生”等獎項,可以說是緊跟省里的步伐。目前,福建還有幾個城市保留市級“三好生”,比如福州、漳州等。
許界群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三好生”評比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部正在調研,希望通過改革創新,建立一套更貼近學生需求、適應時代發展特點的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據了解,早在幾年前,我市包括園南小學、湖明小學等部分學校早已取消校級“三好生”,以其他獎項替代。校方試圖通過不同的“尺子”,多量出一些好學生。
東渡小學校長林彩霞認為,市級“三好生”曲高和寡,讓很多學生感到遙不可及。在她看來,表彰是有必要的,但項目應更豐富,更貼近學生。以東渡小學為例,該校的“校園明星”評比,每個班級可以從不同角度評比,選出藝術之星、學習之星、進步之星等“校園明星”。對于此次取消“三好生”,林彩霞表示支持。她說,“三好生”評價太寬泛,很難實施,比如,對“德”的考量,很難有一個量化的標準,操作起來很有難度。
【鏈接】
取消“師德先進” 有教師表示可惜
此次教育系統市級評比表彰撤銷項目,還包括“評選師德先進”、“十佳青少年學生優秀發明創造獎”。對于取消“評選師德先進”,有老師表示不理解。“學校的德育工作不好開展,老師們也希望付出能得到肯定,取消后老師評職稱也會受影響。”
家長劉女士認為,“評選師德先進”、“十佳青少年學生優秀發明創造獎”應該保留,取消太可惜。“‘評選師德先進’可以激勵教師,對于師德好的教師,這些榮譽就該給。發明創造獎能鼓勵孩子動手動腦,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孩子的興趣,拓展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