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精畫又名炭畫,是以炭精粉作為顏料,以擦筆、藥棉、橡皮等為繪畫工具的一種特殊民間繪畫形式。炭精畫富有立體感,易于保存,因此在照相技術普及之前,閩南地區以炭精畫作為遺像使用。不過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炭精畫這種老行當已日漸式微。而在鳳里街道寬仁社區建興街的許建安,醉心于此,是炭精畫的堅守者。
高俊舉正在作畫
在建興街不到3平方米的畫室里,許建安正專心致志地用炭精粉作畫。他左手拿著的是已故多年之人的身份證,人物的肖像由于年久早已模糊不清,但是經過他數天來的精心修補,肖像在新的炭精畫中已經得到基本復原。畫室兩邊掛滿了已完成的畫作,畫面上,老婦人雙眸明亮,老翁胡須蓬松、眼神深邃,看不出一絲雕琢的痕跡……這間簡陋的小店里,炭精畫寫就了一個精彩的黑白世界。這些炭精畫作,出自許建安之手,也常常因為它們的傳神逼真,引來過往路人的注目和嘖嘖稱奇。
高俊舉位于晉江安海鎮海八路的畫室
炭精畫作為留存逝者肖像的一種方式,曾流行于閩南大部分地區,早期的炭精畫以黑白為主,后來也衍生出彩色的。許建安從十幾歲就接觸炭精畫,到現在已有50多年時間。他告訴筆者,炭精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除了極具寫實性外,突出的立體感、逼真細膩的表現力非常考驗畫者的功底。
炭精畫所用的炭精粉
從業幾十年來,許建安看著從事這一行當的人逐漸變少,為這門技藝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而感到遺憾。他告訴筆者,前來找他畫畫的有很多是因為電子照片保管不善變得模糊不清,或者是當時拍攝效果不佳,而經過他畫出來的炭精畫,會再現人物本來的面貌。許建安認為,光懂得炭精畫的畫法和理論,不等于掌握了高超的技法,畫炭精畫的技巧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苦心琢磨。
高俊舉展示炭精畫所需的工具
筆者了解到,炭精畫不易褪色,容易保存。不管是殘缺破損的畫像,還是變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經過炭精畫藝術的加工處理,便能修復、還原,這些特點都是其他繪畫藝術和攝影藝術無法比擬的。
雖然炭精畫有著相片無法比擬的優點,但現在因為沖洗印刷放大技術的提高,時間快、成本低,導致炭精畫市場萎縮,在泉州一帶存留的炭精畫畫室寥寥無幾。除了石獅這家,筆者在晉江安海海八路龍山寺的斜對面找到了一家名為“墨香齋”的書畫店,這里的店主高俊舉也堅守著這門行當。
墨香齋
高俊舉在這一行業中已摸索了50多年,他告訴筆者,炭精畫是表達追思的物品,紙面要美觀、整潔,因此在作畫過程中,盡量不用橡皮擦拭,不然容易導致畫紙變黑甚至破裂,而高俊舉的做法一般是一層一層地描繪,不斷加深線條直至成形。每當看到顧客拿到畫,驚嘆“太像了”的時候,就是高俊舉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如今,找高俊舉畫畫的人已不似從前那么多,偶有旅居港澳的咱厝人會來找他畫一幅。
藝術創作無止境,地方傳統工藝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守護。為了使炭精畫這一傳統工藝美術得到更好的保護,許建安和高俊舉都試圖收過學徒,但是由于這門技藝入門慢,很多年輕人在學習一段時間后也就打起了退堂鼓。
(陳嫣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