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入,傳統意識逐漸消除,民間民俗活動因之而發生變化,依托于地方民俗的漳州木板年畫觀賞性增強,而趨吉避邪的實用性減弱,由此造成年畫市場的蕭條。隨著原來民間年畫市場的萎縮,從事漳州木板年畫生產的人員大大減少 。
面對木版年畫的境況,漳州市文化部門也多次呼吁,希望有關部門劃撥場地搶救木版年畫,收藏雕版。 顏氏家族木版年畫傳承人顏仕國認為,雖然現代的印刷技術日臻完善,但手工印刷那種古樸、粗獷的藝術風格卻是難以替代的。年畫是一種祈求,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傳統的民俗 。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民間風俗的改變,木版年畫作為一種藝術裝飾品的藝術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只要重新挖掘它的內在的藝術價值,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木版年畫仍然能夠受到社會的重新認同。
漳州民間木版年畫的學術價值在于它的出現使學術界弄清了臺灣木版年畫與漳州木版年畫的淵源關系,它在中國的民間藝術中,是南方民間木版年畫里具有粗獷和秀麗兼長的獨特品種[4]。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