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米粉流派眾多,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米粉且獨特的吃法……而說到米粉,熱愛美食的閩南人一定會想到家鄉的一道美食——湖頭米粉。
湖頭米粉之所以讓家鄉人念念不忘,在于它制作原料和傳統的精湛工藝,從而制作出絕佳的口感。據了解,安溪當地農民會用優質的大米作為原料,配以自然甘甜、沒有受污染的泉水,經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手藝,精制而成品質上乘的米粉。湖頭米粉呈晶瑩半透明狀,不管是用來炒、還是煮,口感滑如青絲、韌如膠簧,百煮不爛。
湖頭米粉的制作方法是安溪湖頭鎮當地祖輩傳下來的一種純手工活,迄今為止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
關于湖頭米粉,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又逢29歲生日將至,決定提前大擺宴席慶生。當時,祖籍安溪湖頭、時任內閣學士的李光地正好有事請假回安溪,于是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為“升平嘉宴”增輝添彩。當時湖頭山高水險、林密虎多,山寨大王也不少,百姓生活極艱難,實在無物上賀。此時,李光地想起自己曾學做過水粉,湖頭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韌細膩。這次不如把水粉粗條曬干帶上朝去,屆時還可當眾表演做法。就這樣,湖頭米粉成了貢品。李光地將肉絲、蝦仁、香菇炒熟,加入適量米粉和肉骨湯翻炒,煮熟后快速提鍋倒入瓷盤。這道有泉州特色的炒米粉,成為康熙“升平嘉宴”里宴請群臣的美味,被康熙稱為“米粉王”,湖頭米粉的名氣就這樣傳播開來。
湖頭米粉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暢銷港、澳、臺等地區,且深受東南亞華僑華人的喜愛,是贈送親友、居家、野炊、餐飲行業常年必備之佳品。湖頭米粉配以香菇、海蠣干、瘦肉絲等烹煮,成為風味獨特的閩南炒米粉、閩南米粉湯。品嘗一碗米粉,便可感受閩南人的熱情好客,追憶父輩生活細水長流的哲學。(陳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