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2日訊 10日晚,“中菲海絲情”泉州南音音樂會,在泉州青少年宮音樂廳舉行,菲律賓長和郎君社總社20位南音弦友回鄉與泉州同好們一起,以一首首御前清曲慶祝和紀念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菲律賓長和郎君社弦友演出
“中菲海絲情”泉州南音音樂會,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泉州南音中心承辦。協辦單位為泉州市文廣新局、泉州市文聯、菲律賓長和郎君社總社。
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一,以指、譜、曲自成系統而博大精深。當晚7點半,噯仔指表演《魚沉雁杳》拉開了序幕。整場音樂會10個節目,菲律賓長和郎君社總社的弦友共獻上7個。
長和郎君社總社秘書長蔡友聲介紹,在菲律賓馬尼拉的華人區,該社是當地4個南音社團中規模最大的,今年創辦196周年,會員400多人,幾乎都是祖籍泉州的鄉親。蔡友聲60多歲了,上世紀90年代,一家人在菲律賓定居,為了心中的鄉愁,他開始更多地為南音社忙碌。擔任南音社秘書長20年,近些年每年都會組織會員到泉州交流南音,也走遍了東南亞所有有泉州南音的國家和地區。
泉州南音弦友們也奉上了許多經典的南音曲。來自晉江磁灶南音社86歲的吳宗樓老先生吟唱《到只處》,泉州南音中心吳院長表示,老先生是在民間工作中挖掘出來的,他的吟唱風格或許可以起到溯本求源之用。(海都記者 吳月芳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