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漁業生產環境較為惡劣,漁民經濟條件并不好,在穿著上,漁民不是很講究。近日,筆者在石獅海峽漁文化博物館看到一件鴻山漁民邱家看穿過的“工作服”。
在閩南,民間都將這一類衣服稱為“破裘”,此件“破裘”是漁民邱家看的。邱家看于1909年8月出生于東埔村,年僅16歲就投身于討海生涯,他一生從事定置網捕撈作業生產,是村里有名的捕撈者,于1965年11月去世。在整理遺物時,他的長女邱嬋發現有件破裘,即把它帶回婆家珍藏。
當得知東埔創建石獅海峽漁文化博物館,收藏有文化價值和有深遠意義的海洋漁業物具,經過深思熟慮后,邱嬋毅然將父親的遺物捐贈給該館。不管是蓑衣,還是舊時的漁業生產工具,如今大多數已逐漸退出傳統捕撈業的視野,但不管如何變遷,這些都代表著過去老一輩漁民的記憶。(陳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