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埔女主要分布在豐澤區東海街道蟳埔、金崎、后埔、東梅等社區,與惠安女、湄洲女并稱為福建三大漁女。因蟳埔有座鷓鴣山,人稱蟳埔女為鷓鴣姨,又稱蟳埔阿姨。蟳埔女習俗,包括生產、生活習俗和民間信仰,別具一格。
蟳埔女服飾簡樸寬松。上衣為布紐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顏色以青色或淺蘭為主,老年婦女以黑色為主。褲以黑、蘭色為主,褲筒寬一尺左右,褲頭多用白色、蘭色,俗稱“大裾衫、闊腳褲”。蟳埔女耳飾是輩份的標志。未婚女性戴丁勾耳環,不加耳墜;結了婚則戴加耳墜的丁勾耳環稱“丁香墜”;做奶奶后改戴“老媽丁香墜”的耳墜。
蟳埔女愛戴花。從孩提起,蟳埔女就把頭發留長,成年后將秀發盤于腦后,梳成圓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茉莉、素馨等鮮花串成花環,少則一二環,多則四五環,圈戴在腦后,俗稱為“簪花圍”,爭奇斗艷。歷史上蟳埔女所戴鮮花,來自附近云麓村。該村原是南宋阿拉伯人泉州提舉市舶蒲壽庚的私家別墅“云麓花園”,園中的茉莉花、素馨花等奇異花卉系從西域引進延續至今,洋溢著海洋文化氣息。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針安發”的本意,系全國獨有的“活化石”。
蟳埔女的婚俗保留著傳統的閩南風情習俗,從訂婚到結婚都離不開分贈鮮花,且“半夜出嫁”的婚俗別具一格。結婚的衣服,蟳埔女一輩子只穿一回,婚后就收拾起來壓箱底,直到走完人生路,才又穿著入葬。蟳埔女居住的蠔殼厝具有抗風防水、冬暖夏涼、墻體堅固的特點,適宜海邊多風潮濕的氣候環境。
蟳埔女的生產習俗多常年從事內海養殖和捕捉魚蝦、到市場擺攤賣海鮮等,蟳埔女的寬筒褲特色就適應便于海灘上勞作,捲起褲筒不弄濕褲子,挑擔行走又輕松自如,體現了海邊生產勞作需要的實用價值。
蟳埔女生于海、長于水,天天與水打交道,最信仰海上女神媽祖,每年農歷三月初九日的“媽祖巡香”祭祀儀式成為一個盛大的民俗活動,保留較為完整。
蟳埔女習俗歷經漫長的歷史,隨時代更迭曲折發展,但不管怎樣,都能因特定的勞動形式和生活環境,由母教女,婆傳媳,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