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街的囝仔”
據泉州網報道“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越千年。”這是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筆下的《西街》。近日,洪泓帶著記者漫步西街,講述尋常巷陌里的陳年舊事和那些過往時光里的古街風貌。
在孝感巷 滾著鐵環長大
“我是西街的囝仔(閩南方言‘兒子’的意思)。”
洪泓出生在西街孝感巷,站在巷口,抬頭就可以看到東西塔。那是一個普通軍人家庭,父親、母親、洪泓三兄弟及一個妹妹,簡簡單單的六口之家,洪泓在家排行老二。
洪泓的父親以半軍事化的方式管理家庭——洗漱用品整齊擺放,吹哨起床,統一吃飯。回憶起往昔,洪泓還記得,一到冬天,他和哥哥、弟弟、妹妹最怕聽到父親的哨聲,因為那意味著要離開熱乎乎的被窩。
當時的孩子們都喜歡玩滾鐵環。將圈在廢棄水桶外的鐵箍取下來,再用粗鐵絲做成一把帶鉤頭的鐵棍勾住鐵環,便在巷子里玩起來。洪泓和十來個小伙伴就這么滾著鐵環上學、放學。
某個下雨天,洪泓和小伙伴發現雨水打濕的巷石上有模糊字跡。好奇心使然,他們撿起地上的樹枝,像描紅一樣認真描寫巷石上的字跡。后來被大人看見,大聲呵斥,洪泓和小伙伴們趕緊跑回家,才知道,那些巷石是墓碑石鋪就的,難怪上面有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