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這首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說出了無數海外游子思鄉戀家的愁緒。
常回來看看,就能化解思鄉的愁緒。6月28日下午,福建省僑聯和金門縣政府在金門縣舉辦閩南僑鄉文化藝術展,來自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地的閩籍、金門籍華僑華人,匯聚一堂,共同領略閩南文化的豐富多彩,感受閩南文化的無限魅力。
此次閩南僑鄉文化藝術展,主要展出閩南紅磚建筑攝影、郵票上的華僑史、閩南僑鄉美麗家園書畫、剪紙、楹聯聯展等。一張張精美的郵票記錄著海外華僑華人的艱辛奮斗史,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展現多姿多彩的閩南文化,一副副對仗工整的楹聯再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郵票上的華僑史》展臺前,許多老人或凝神思索,或擦拭眼角,或感慨萬千……駐足在一張發黃的越南郵票前,美國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閩籍華人陳清泉感慨地說,華僑的歷史是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的。在每一次國家命運的轉折點前,華僑這支獨特的力量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展覽很及時、很有意義。兩岸同胞同文同種,都是一家人。兩岸華僑要攜起手來,加強交流合作,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盡心盡力。”
據介紹,《郵票上的華僑史》展出郵票625枚,分為“移居海外歷史悠久”、“謀生路荊棘載道”、“融合同創新天地”、“祖國興衰心中系”、“綠葉對根多情意”五部分。這些郵票60%以上是國外發行,有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古巴、秘魯等國家,充分展現了華僑在全世界的足跡及相關事跡。
在一張張活靈活現的剪紙前,已是80多歲高齡,來自馬來西亞的金門籍知名華商楊忠禮博士看得仔細,不無感慨地說:“剪紙是閩南的活藝術,這樣的高超技藝,只有回來才能觀賞到,真是令人嘆服。”
在楊忠禮看來,只要兩岸華僑從教育和文化方面入手,多多交流,凝聚鄉情、同胞情,就一定能化解60多年來的隔閡,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貢獻華僑的力量。
新加坡華商蔡其生說:“透過尋根之旅找到家鄉許多深刻的東西,了解悠久博大的閩南文化。文化之旅,故鄉就不再是長輩口中的一個符號。隨著兩岸交流的漸漸熱絡,兩岸華僑就能找到中華民族這個共同的“根”。”
“閩南文化是生活在閩南地區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的環境里所創造出區域性文化,它有中原文化的厚重、海洋文化的包容與華僑文化的多樣,讓來自各地的華僑團結凝聚在一起,永遠不分離,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他們分離。” 福建省僑聯主席王亞君在藝術展開幕式上說,透過100多副中華百家姓楹聯展,讓我們知道自己從哪里來。而閩南紅磚建筑攝影,讓僑胞一起來慎終追遠,讓僑胞一起來欣賞研究這些文化、生活的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