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
雨再大也要把王爺船送出海
海都勇士不懼敵
閩南網6月13日訊 昨天的蚶江海上潑水節,可謂由天及海,水幕一片。雨,瓢潑而下,水,嘩啦狂潑,200多艘船、2000多人不顧天氣,盡情享受狂歡。20名勇士分乘兩艘“海都號”參戰,一會兒潛伏夾擊勝大船,一會兒高效分工正面戰,一會兒臨時組隊退“敵軍”。三戰術變換發力,大殺四方,那叫一個勇猛啊,邊上不時有船見勢不妙,紛紛躲避。
昨天下午1點,第七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蚶江后澳古渡頭舉行。除了潑水外,賽龍舟、捉鴨、猜燈謎等,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平時供奉在“五王府”內的“海神爺”,也被請上“金再興神船”龍舟,祈求海峽兩岸對渡船安然無恙。觀禮臺上,近兩萬名觀眾打傘披雨衣,甚至直接任雨淋著,依然吶喊助威。
【海都號戰記】
潛伏戰:兩船夾擊勝對手
昨天12點半,蚶江后澳古渡頭,近兩萬名市民冒雨觀看比賽,船上、岸上,鑼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
海面上,20勇士分別搭乘兩艘“海都號”出戰。現場下著瓢潑大雨,不時形成白色霧狀。場面混亂,“海都號”勇士們一合計,決定打場潛伏戰。他們將船開到戰場邊緣,間隔百來米,待一艘大船從中間穿行時,兩船迅速靠攏夾擊,“水炮”齊放。才10分鐘,大船就招架不住,趕緊開溜。
戰術奏效后,勇士們又陸續打敗6個對手。附近的船見識到厲害,紛紛避過“海都號”。
遭遇戰:分工明確效率高
場面混亂,“海都號”不時會正面遇敵,展開“遭遇戰”。
剛開始,隊員們各自為戰,自己打水自己潑,但距離太遠,只有零星海水能潑到對方,效果一般。隊員們迅速轉變策略,由女“戰士”負責打水,不斷輸送“壯丁”。來自健身會所的隊員柯志藝旋轉40度,使出全身力氣,桶里的水如龍狂奔,砸在對方身上,真有點兒讓人招架不住。
這時,一艘祥芝籍船只又從“海都號”邊上穿行。隊員們決定背水一戰,齊潑水,喊口號,沒幾分鐘,就打得對方落花流水。
聯手戰:拼的是團隊實力
海上200多艘船齊潑水,經常混戰在一起,要取勝,必須與其他船聯手,這比拼的,是團隊綜合實力。
昨天下午1點,船越聚越多,整個海面水茫茫一片。兩艘“海都號”正在與對手鏖戰,突然遇到4艘大船一字擺開來襲。
這時,兩艘“石獅電力”的船只駛來,一個招呼,他們就與“海都號”形成統一戰線。潑水聲、尖叫聲、號子聲混雜在一起,經過20多分鐘大戰,那4艘船慢慢撤退。
整場下來,“海都號”多次與其他船只聯手,擊退“敵軍”。
【海上抓鴨】
油滑木桿比平衡
帶走肥鴨可真難
海上抓鴨現場,不少市民搶著上“獨木橋”,但更多的,依然是意外落水。
“只要上來抓到鴨,就可以帶回家了!”工作人員用船將一只鴨子裝進籠子,底下馬上有市民說要將它領回家去。
只見鴨子被一根4米多長的木桿伸出船外,木桿上涂滿黃油、菜油,要想走過木桿抓鴨,可沒那么容易。蚶江村村民林先生第一個上陣,可沒走兩步,就掉到海里,引起圍觀市民一陣大笑。
另一市民郭先生,在目睹許多人失敗后,自稱已總結到經驗。只見他先是慢慢移動,到中間時,加速向前,放手一搏,打開籠子,鴨子立刻掉到海里。他也隨即跳入海中,一下捉住了鴨子。
后來,雖然也有市民打開了籠子,但鴨子下水,游得飛快,要抓住也是個技術活。
【賽龍舟】
三龍舟雨中競技
蚶江隊終拔頭籌
一聲鑼鼓發令聲后,蚶江后澳古渡頭海域,3支龍舟隊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刺。3艘龍舟都是木雕龍頭、黃藍花邊船身,船上各坐20人。劃水、敲鑼、打鼓,龍舟上喊聲陣陣,你追我趕。觀禮臺上,觀眾們也顧不得大雨,爭相擠到前方加油。
蔡先生隨臺灣鹿港團過來參加活動,他的祖籍就是石獅蚶江村。他看得十分投入,時不時握拳吆喝,加油鼓勁。“能在家鄉過端午,看賽龍舟,我真的很感激,很興奮。”
石獅文體旅游新聞出版局文體股盧股長介紹,海上賽龍舟是蚶江海上潑水節的重頭戲之一,雖然隊伍規模沒往年大,但3支參賽隊都是專業的,速度都很快,精彩度不亞于往年。
經過三輪角逐,蚶江龍舟隊總分第一,拔得頭籌,湖南隊和四川隊分獲二、三名。(本網記者 華健 廖海霞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