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但其實,元宵節是隱形情人節!正月十五的燈市上有各式各樣的花燈,在唐朝還有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全城狂歡。
2月19日是元宵節,華東師范大學 民俗研究所的張海嵐說,如果穿越回唐代,問一個女性最喜歡的節日,那一定是元宵節。元宵節期間,皇帝卻特許開禁三天,俗稱“放夜”。平素很少拋頭露面的女子元宵夜也可以和男子一樣步出家門。所以古時候的元宵節還雙擔著“情人節”,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從文學作品中依稀可以分辨出元宵節情人約會的影子。“醉里挑燈看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繞不開溫婉的上元佳節。他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最后一句,已經成為了各領域爭相引用的經典。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影視劇中,《大明宮詞》里的少女太平在元宵燈會上揭開了心上人薛紹的面具,《仙劍奇俠傳三》中徐長卿與紫萱的三世情緣起于元宵燈會的一見鐘情。中國古代并不歌頌自由戀愛,全因天時地利,元宵節便成了無冕情人節。
下面還有99%的人都不知道的元宵習俗!
元宵節習俗之一 走百病
何為“走百病”?說白了,就是自明清以來一種北方的風俗,有的是在正月十五進行,有的是在正月十六進行。每到“走百病”的時候,婦女們都要身穿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走出家門,然后,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深更夜半,才開始回家。
當然,此項運動,也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最初也只限于婦女,因為舊時的婦女由于多操持家務,養兒育女,身體就相對勞累,體質也相對較弱,容易生病,而“走百病”則正好可以達到一個祛除病邪的目的。
元宵節習俗之一 給小朋友“開燈”
據相關記載,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詔令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圖籍、鼓勵讀書,小孩子入學的第一個環節叫做“開燈”,就是大家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博學的老先生點亮,寓意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