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重教 世代傳承
族規條文成為族譜的重要內容
裴氏族譜幾經修纂
歷史上,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均做出過突出貢獻,聞喜裴氏家族之所以能造就“裴氏文化人才奇觀”,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總結出“聯姻、世襲和自強不息”三大因素,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自強。“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并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征。裴氏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能入宗祠”,可見對教育、對子孫的要求之高。裴受祿認為,知禮義、尚文化等優良傳統在世代裴氏中得到了傳承,因而裴氏家族能在千年時光中長盛不衰。
據介紹,湖頭鎮仙都裴氏有新舊兩套族譜。舊譜牒歷經六次修纂:約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九世孫裴成吉始修;明崇禎十年(1637年)再修,十六世孫興醇、章懿氏纂述;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修,十六世孫晉裔序;雍正元年(1723年)四修,十七世孫大成、華擷氏序;嘉慶十三年(1808年)五修;1924年六修。新譜則是于2003年2月方修成,共分2卷,主要內容包括題詞、舊譜序、重修譜序、新增族規、綠野堂世系圖、歷史人物錄、當代人才錄、歷代世系圖等。
裴氏新譜中還收藏了仙都裴氏開基祖、元進士裴一公畫像,下面附有像贊曰:“林桂無雜一枝搖,身列進士獨群超。出宰安溪元授職,風微人往姓名標。”落款為“明代兵部侍郎楊文敏拜撰”。可見裴一曾經是位賢達之人,遺憾的是由于舊譜早年佚失,對于裴一具體的人生歷程難予追溯。
可能是為了防止族譜出現斷代情況,我們在仙都裴氏新譜中看到,裴氏在族規條文中規定“每時隔三十年宜重修族譜”。族譜在具有“辨昭穆、定世系”基本功能的同時,也是一本示諭子孫的“教育寶典”,每隔30年即修一次族譜,對于家統的維持、保護,意義非凡。
幸福小鎮 譜寫新篇
仙都裴氏在其開基立業史志中稱:遜志敏求,為人之本;厚德立志,創業之根;虛而善受,發展之源;賢明賢德,謀事之責;仁孝公邦,敦宗睦族;從政至廉,從戎至誠;從商至信,從勞至勤。這些規誡族人的家訓警言,寓意深刻,催人奮進。
山都村主任裴欽鋒表示,近幾年,仙都裴氏奮發圖強,在社會各界賢達的支持幫助下,邁開大步建設新農村。經過數年耕耘,終將山都村建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幸福小鎮”。
村里注重教育,近幾年又建了新的小學。
如今走在山都村內,只見這里村前學堂,村后公園;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茶果成林,花木成行;良田千頃,春華秋實;古厝新居,交相輝映;山水雋秀,不遜桃源。不僅如此,和諧之風也吹遍整個村落,就像裴氏族譜中強調的“凡平生忠厚老成者,倘遇急難,族人應相助”一樣,在相幫、互助信念的推動下,仙都裴氏家族,正在譜寫新的發展篇章。
村里的小公園是民眾夏日納涼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