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夜。
卻不知,如今的中秋,情味越來越淡,商味則越來越濃,吃月餅賞月的事已經很少有人去想,賣月餅賺錢的事卻有很多人在做。中秋變味了,月餅變味了,人情似乎也變味了。
記得小時候,雖然因為家庭條件差,全家只能買上兩個月餅,且必須到晚上賞月時才能用刀輕輕切開,然后每人分得一小塊。但是,由于父母兄弟姐妹都緊緊圍在一張桌子前,靜靜地抬頭看著那掛在天空的圓月,月餅的多少也就不重要了。即便天氣不好,看不見圓月,只要全家能夠圍在一起,這個中秋夜也是最甜蜜、最幸福、最充滿溫馨和喜悅的。
中秋不同于其他節日,中秋圖的就是一個“情”字,情味越濃,中秋的內涵就越深,反之,中秋就無了內涵、無了生存的價值。
我們曾經為之自豪和高興,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月餅的品種和數量也在增多,各種各樣的月餅,讓中秋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賞月的情調也變得更加多樣,心境變得更加明亮。然而,這種自豪與高興,似乎沒有能夠維持多長時間,月餅就在商戰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含義、應有的價值,成為毫無情調可言、毫無情味因子的純商品,價格越來越高,質量問題頻現,相關的負面新聞更是層出不窮。而深陷月餅之中的腐敗因子,則讓月餅變得更加無味無趣。
月餅首先變味了。
月餅變味了,與月餅結伴而行的賞月也開始變味了。父母的望眼欲穿,卻再也等不到過去賞月時兒女繞膝而坐、繞膝而說、繞膝而品嘗月餅的幸福。因為,更多的子女,都人為改變了父母的需要、父母對中秋的理解,誤以為給父母送一盒貴重的月餅、幾張鈔票,就算是有孝心、有情意。所有這一切,哪比得上中秋夜繞膝于父母的身邊,與父母說上幾句貼心的話,哪怕只是坐在一起看看月亮。客觀上,工作忙,主觀上,可能就不僅僅是工作忙了。因為,有太多的子女,中秋夜并沒有閑著,而是陪領導、陪上級、陪生意場上的人,甚至陪不該陪的對象去了。而多數情況,并不是賞月,而是賞與月亮完全不搭界的東西。
月餅變味了,賞月變味了,整個中秋也慢慢變味了。情意濃濃的月餅,不僅注入了太多的銅銹味,而且注入了越來越多的腐敗因子;原本用溫情和思念組成的中秋,如今也快變成一個腐敗的站點了。借節日大吃大喝,借節日給領導送禮,借節日趁機買官賣官,等等,如此的中秋,寂寞的嫦娥也會變得不寂寞,吳剛也不會只手捧桂花酒。
中秋,是一個用“情”浸泡出來的節日,是一個繞在父母膝下才味更濃、情更深的節日。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為了別人的團聚、別人的幸福、別人的情意濃濃而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但是,誰又能否認,也有很多人并不是如此。既然不是如此,為什么就不能再象過去那樣,在父母的膝下享受中秋帶來的幸福和溫馨呢?
中秋,是一個比任何節日都更加重“情”的節日,是一個用人間最真摯、最樸素、最純潔的感情組成的節日。中秋不需要講高調的話,不需要做高調的表態,也不需要刻意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高尚”的人。中秋只需要真情,只需要簡單,只需要把人間最普通的故事講出來,講給父母聽,講給親人聽,或者講給朋友聽。講得越土越好,講得越深情越好。如果能夠象小時候一樣,拿一張小小的凳子,坐在父母的膝下講,那這個中秋,就一定是最完滿的。如果確實因為工作、公務不能與父母一起賞月,也要找時間彌補這個遺憾,到父母的膝下去說點什么、講點什么,找回曾經失掉的幸福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