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也有拜月的習俗,不過全為女子之事,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陳設香案置月餅、瓜果之類,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稱“拜月”。連城民間稱月神為“月光媽”,賞月時也有拜月的習俗。漳州、上杭等地則稱“請月姑”。上杭之俗更奇,請月姑時,將一小筐放在盤中,據說月神降臨,筐便會自動上升,并有剝啄聲,女子便計其數以卜災祥。在建寧,中秋夜有的婦女對月問吉兇,俗稱“請木杓神”。
泰寧、永定一帶,婦女不但“請月姑”,而且還“等月華”。“等月華”又稱“待月華”,民間傳說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間,便把月宮中的一些寶貝撒下,誰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這一習俗在福州地區、莆田、仙游一帶也有。據乾隆版《仙游縣志•邑肇志•風俗》(卷8)載:“中秋望月,宴飲達曙,笙歌載路,謂之‘待月華’。”廈門、金門一帶,婦女拈香于墻壁間,聽人語,以占休咎(吉兇),俗稱“聽香”。建寧、建甌、浦城等地,有中秋夜乞嗣(求生男孩)之俗。浦城的一些地方還有于月下祈長壽的。在莆田,出嫁的女子在中秋夜應具飲食饋送父母,稱為“佐秋”。以上習俗,今大多不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