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真樂山房,南薰樓,閩山第一亭……在北京園博會的福建展園里,人們能夠體會原汁原味的閩南民居民俗,這里的建筑并不多,給人一種簡單而清靜閑適的感覺。一座5米左右高的莆田媽祖娘娘像,成為整個園子的靈魂。
“古厝”民宅最惹眼
據介紹,福建展園以體現閩南園林以及閩南特色民居、民俗為主題,將福建原汁原味的園林藝術和風土人文景觀一一呈現。同時,福建園也將閩都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元素融合為一體,富有濃郁閩南特色的紅磚大厝是整個園子的核心,自然山水為骨架,配以亭、廊、樓、榭等園林建筑和閩南園林植物,形成一幅福建園林美景。
園區主入口的門柱頗為閩南特色,左右上方各有一個圓形石雕叫“門當”“戶對”(見圖),這樣的石雕在北京常用木制雕刻,而按照閩南的風格,這里采用的是石雕刻。四周石雕展現的是年年有余,松鶴延年等吉祥圖案,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體現古代大戶人家的古宅名為“古厝”,是整個園子最有看點的一座宅院。宅院的對面建有福字壁照,中間一個福字。以“?!弊鳛檎毡跇邮?,表達了福州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福建的照壁相當于北京的影壁墻,而閩南的照壁是正對主建筑,體現地域文化差異。
“出磚入石”建書房
真樂山房緊鄰“古厝”大宅,是大戶人家的書房。其名字來源于嚴復的一首詩。這種建筑構造和裝飾風格體現閩南建筑一大特點――墻石混砌,即“出磚入石”,它就是磚與石兩種不同材料的混砌,造成一種裝飾美感在于石的表面與磚的表面產生質地的對比,在對比中表達和諧,在和諧中表達沖突,這種矛盾的解決也是磚石墻的特點之一。紅磚白石形成紅白相間的墻面視覺效果。
站在真樂山房前就能看見園子的靈魂“莆田媽祖”了。媽祖的民間信仰從產生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她穿越時空,跨越地域,成為慈愛與和平的象征,不論在大陸還是香港、澳門乃至臺灣,對于媽祖的崇拜實際上都是一種強烈的不忘祖先的意識。
這尊儀態雍容,面部慈祥的媽祖造像,是由廈門大學藝術系李維季教授于1990年設計的,像高5米,由一整塊花崗巖雕刻而成。媽祖頭戴皇冠,身著霞帔,手持如意,遙望園里的一汪湖水,湖的那一頭寓意祖國的寶島臺灣。據了解,在臺灣鹿港朝天宮有一尊一模一樣的媽祖石像與之隔海相望,共同看護著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