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永春尚武之風的縮影
生本堂的建造者是當地人林春慶,其家族素有習武之風。林春慶的堂叔林占鰲,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鄉試中武舉人第七名。
林春慶號佩玉,生于嘉慶十五年(1810年),卒于光緒十六年(1890年)。據族譜記載,林春慶“膂力過人”,咸豐年間“上游從戎有功,蒙慶制軍請敘,準以軍功守備用”,后來得授武德騎尉,誥封武功將軍。據說,當年林春慶練武用的關公刀,重達126斤,林春慶可單手持關公刀耍弄,并且可用刀身托著重200斤的練武石,騎于馬背上跑幾個來回。如今,練武石仍存,并有馬欄遺跡。
林春慶祖孫三代,或軍旅,或科考,榮獲許多功名,且大多是“武”功。尤其是其三子克彰、長孫國瑞,先后于同治十三年、光緒六年得中武進士,名望顯赫一時,為其家族最大榮耀,時稱“叔侄進士”。
林春慶樂善好施,“樂捐以捍衛闔族,協建東關橋,續修考棚。在其事業風茂之時,又邀當時名師、名匠,精心建造具有清代民間宮式建筑特色的宅第,即‘生本堂’。因六年間兩出進士,是以生本堂又名‘進士第’。而封建時代科考有功名,可立旗桿,故生本堂又俗稱‘旗桿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