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寫實與藝術美感 突顯故事背后的文化底蘊
現在的熒屏,偶像古裝劇大行其道,網絡熱門IP改編作品亦是層出不窮,而縱觀這一年的所有古裝劇制作,不論是播出平臺還是制作單位,更在乎的是“明星效應”和“小情小愛”,前者不用說,后者則是勾起當下年輕觀眾的“少女情懷”,即大走“粉絲化”線路。顯然,改編自金庸先生原作的新版《射雕英雄傳》有點“逆風而行”。首先,這部作品雖有小兒女情長,但重要的卻永遠是“家國情懷”。
評論人麥克瘋表示,“當然,這并不代表是對金庸先生原著里愛情觀念的否認,但無論是郭靖黃蓉,還是楊康穆念慈,他們不過是為個人的英雄主義增添了浪漫色彩的點綴,但凡是和家國命運所碰撞,同樣亦顯得微不足道。本劇的編導很好地把握住了角色特征和愛情描寫之間的關系,而‘靖蓉康慈’四人性格更深層次化的表現,也來源于劇中的情感描寫。”
重拍《射雕》,郭靖和黃蓉的性格塑造向來舉足輕重。原著中的郭靖是儒俠,他與楊過和張無忌的離經叛道、遁世離俗有所不同,從初出茅廬到踏入江湖,他雖資質愚鈍,但他心中卻忠義耿直。與冰雪聰明的黃蓉相遇之后,他終于將俠義潛能完全激發出來。新版《射雕》播出進程過半,很多觀眾和評論人都給予了兩位主演極高的評價,麥克瘋也認為,楊旭文和李一桐也在和郭靖、黃蓉這個角色一同成長和變化,一代大家風范已現雛形。
此外,麥克瘋還為劇中“節制”的拍攝手法大大點贊,“翻拍一部小說好比通過一座橋梁,創作者們所走的途徑都有點不大一樣。武俠打斗場面的描寫在金庸小說中雖占有一定比重,但在諸多翻拍版本之中,主創們還是對于神乎其技大著筆墨,曲意逢迎。很慶幸的是,新版《射雕》中點到即止,既有著寫實化又不失藝術美感的打斗場面持續保留,尤其是桃花島戰役、比武招親等場景,條理清晰而又不落俗套。編導的目的,還是引導觀眾關注故事背后的俠義精神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