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文運河、生態運河、魅力運河的理念,北京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2022年,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的通惠河、壩河(亮馬河)、蕭太后河、溫榆河將建設文化精品廊道。
正在召開的北京市朝陽區兩會上,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朝陽區是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通惠河、亮馬河、壩河、蕭太后河等多條大運河的支流水系都穿區而過。2021年,朝陽區全面推進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重點工程落地。
神木廠歷史景觀保護工程神木廊房、《神木謠》碑及御碑亭工程順利竣工、神木博物館順序辦理啟動手續,重要展品完成測試搭建。神木廊、御碑亭與籌建中的神木博物館將形成整體神木歷史景觀,成為保護、傳承、展示神木文化的殿堂和窗口,成為觀賞和沉浸式體驗一體化的共享空間。推進神木廠遺址保護工程,形成大運河歷史風貌整體景觀,展示神木文化及大運河漕運文化。
蕭太后河展覽館展陳布置、施工完成,展示蕭太后河歷史演變和遼代歷史民俗文化。
朝陽區運用科技手段,開展大運河文化帶朝陽段的數字化保護項目。對沿岸文化遺存進行全面展示,全面記錄永通橋文物風貌保護數據,進一步為市民講好大通閘到永通橋間44處歷史遺存背后的故事,呈現“京通石道”、“長橋映月”等25處重要地標、園區等文化元素,實現文化遺產專業視角與大眾視野相融合的交互傳播,讓大運河通惠河(朝陽段)沿岸文物在群眾身邊活起來。
負責人表示,運河文化帶的遺珠散落在河流沿線很多街鄉。朝陽區持續推進歷史文脈研究,完成通惠河、孫河古鎮、壩河、東壩古鎮、朝陽門石道、蕭太后河、北小河等歷史、民俗文脈研究課題,完成《亮馬河流域歷史民俗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等4個課題研究。順利推進全區范圍各街鄉歷史文脈課題研究,形成40個調研報告。同時,聯合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院專家團隊,梳理前期“十三五”歷史文脈調研課題成果。
負責人指出,下一步,將加強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建設通惠河、壩河(亮馬河)、蕭太后河、溫榆河文化精品廊道。
此外,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朝陽區將全面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出50個文化遺產保護示范項目,樹立10個傳統文化品牌;搭建數字非遺產品統一運作平臺,推出50個傳統文化數字體驗場景;布局100個特色博物館,建立起10個傳統文化活態傳承展示中心;搭建起10個傳統文化精品線路,塑造出50個傳統文化傳承示范打卡地,推出100種傳統文化創意產品,構建起文化旅游、文博衍生、數字歷史文化等創造性轉化產業集群。同時,抓住北京自貿區建設、2022冬奧會舉辦契機,形成100個傳統文化傳承活動,搭建傳統文化交流平臺。
負責人還表示,朝陽區文旅局還將持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一體化建設,建設城市書屋、流動美術館、非遺傳習所等一批“小、特、精”的特色文化空間,實現文化設施覆蓋身邊化。力爭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100個基層特色公共文化空間,街鄉文化中心達標率提升至95%。(記者 杜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