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南北方小年為什么不一天?
不同地方過小年的日期并不一致。一般而言,北方地區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地區則多半把臘月二十四定為小年。據專家解釋,這與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差異等多種因素有關。
小年VS祭灶節
提到小年,就不得不說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祭灶節”。祭灶是一項古老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戶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其為“灶君司命”,在傳說中,他被視為一家的保護神,因此受到崇拜。
有說法稱,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釋名》提到:“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明代,于謙在《臘月二十四夜口號》中寫道:“金爐銀燭夜生春,爆竹聲催節候新。自笑中年強隨俗,買餳裂紙祀廚神。”祭灶實際寄托了人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心愿。
相傳,灶君很早就已經成為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論語》中說:“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先秦時期,祭灶更是位列“五祀”之一。
“祭灶是很早就有的一個儀式,但祭灶節或者說小年成為春節年俗的一部分,應該是在漢代以后。”民俗專家王娟解釋,由于歷法等種種原因,在漢代前,許多節日的時間并不統一。
她解釋,到了漢武帝時期,人們結合太陰歷與太陽歷,采用了一種更為科學的歷法,農歷新年的日子固定下來,即正月初一。
祭灶又是民間傳統習俗,新年開始的標志之一,就是過小年時,把灶神送到天上之后,人們進入一個比較放松的時段,忙著為過大年做準備。
“簡單來說,就是過年的日子確定了,祭灶、過小年的日子也跟著確定下來,變成一個標志性的起始點。”王娟說,從這個角度講,有說法稱臘八是過年拉開序幕的標志,并不準確。
為啥小年日期不一致?
作為春節的序曲,小年通常被視作忙年的開始,家家戶戶高高興興準備年貨、打掃屋子。但實際上,不同地方過小年的日期卻不一致。網友們對其爭論程度,絲毫不亞于“咸甜粽子”。
對過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有說法稱,傳統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灶王爺,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北方地區逐漸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地區則多半把臘月二十四定為小年。(記者 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