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由來簡單介紹50字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九九重陽節的習俗風俗
每到重陽節,根據各地條件不同,人們會舉行不同的活動, 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視,特別受老人重視,是因為人們認為登高意寓“登頂長壽“。除此之外,人們還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長壽。重陽節登高在唐代就開始盛行了。
九九重陽節古詩詞
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