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雪節氣,養生要根據節氣的特點,遵循其特點,冬天也要適量的運動,那么,小雪節氣怎么養生?有哪些禁忌?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小雪節氣飲食多吃“四冬”
1、冬筍
冬筍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經常吃能促進腸道蠕動,消除積食,降低胃腸道對脂肪的吸收和積蓄。冬筍不但可與肉、禽、海鮮等葷料一起烹調,也可輔以食用菌、綠葉類素菜同炒,還可以單獨成菜。
2、冬菇
香菇又名冬菇,是人們冬天常吃的食用菌。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
3、冬瓜
冬瓜利尿消腫、清熱解毒,對于冠心病、水腫腹脹等病癥有良好的輔助療效。冬瓜水分多而熱量低,還有很多營養成分可以防止體內脂肪堆積,有消肥降脂功效,冬瓜宜與鴨肉、火腿、口蘑、海帶等食物一起烹調,其食療效果更好。
4、冬棗
冬棗含有人體所需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此外,它還含有豐富的糖類以及環磷酸腺苷等,能有效保護肝臟,保護心血管。腹部脹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胃炎、胃潰瘍患者吃生棗時應去皮
小雪養生指南
1.藏進被窩,早睡晚起
冬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機。《黃帝內經》中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在作息上,應當早睡晚起,早晨等太陽升起后再起床。要順應冬季晝短夜長的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2.藏進大衣,注意保暖
冬藏養生的關鍵就是保暖,外出時一定要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侵襲才能保證身體健康。足部保暖也很重要,如果受寒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發燒等。為雙腳做好保暖十分重要,可以每天用生姜煮水,泡腳15至20分鐘。頸部也是寒氣容易入侵的部位,因此小雪節氣過后,出門要戴好圍巾,為頸部保暖。
3.藏進家里,適量運動
冬天運動不可太激烈,稍稍出汗就好。如果出汗太多,陽氣外泄,容易導致心氣虛弱。運動時也要注意保持身體溫暖,避免受傷。建議在午后太陽充足時,做些舒緩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極、踢毽子等。晚上9點之后,不宜運動,晚間氣溫過低,寒氣更易侵襲人體,損傷陽氣,長此以往將導致精神困頓、萎靡。
4.結合食補,提升元氣
飲食上,可以吃一些補益元氣的食物。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中氣、益腎氣的作用,因此可以選擇羊肉湯進行冬季滋補。生姜也是散寒的絕佳食物,以此為原料熬制的姜棗茶適合晨起后飲用。此外,山藥、桂圓、韭菜、洋蔥、香菜、平菇、南瓜等食物也適合在這一節氣食用。還可以使用黃芪、黨參、甘草、百合、人參等補氣的中草藥制成藥膳食用,但不可過食,容易上火。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