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遼沈文化旅游帶,整合沈陽、撫順、錦州、阜新、朝陽和葫蘆島等市的歷史、宗教、民俗和古生物等豐富的文化資源,開發遼沈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構建省市縣(區)聯合、政企聯動的全方位、立體式旅游市場拓展體系,不斷加大“引客入遼”的工作力度,實現遼寧旅游營銷的專業化、市場化和網絡化。
——摘自《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產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本報訊 記者李穎報道 今年以來,錦州市在培育壯大旅游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上思路明確,打造核心產品,培育精品旅游。重點目標是“三帶”“五色”。
“三帶”是大閭山生態文化旅游帶、錦州渤海灣濱海旅游帶和錦州都市旅游綜合發展帶,“五色”是以青巖寺、奉國寺為代表的宗教金色游,以閭山、北普陀山為代表的生態綠色游,以筆架山、世博園為代表的海洋藍色游,以遼沈戰役紀念館為代表的圣地紅色游,以九華山溫泉、冬季冰雪為代表的冰雪銀色游等精品旅游線路。
為此,錦州市構建了市縣聯合、政企聯動的全方位、立體式旅游市場營銷體系。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媒體合作,增加旅游軟硬廣告投放,利用節慶日和7月份即將在錦州舉辦的全國紅色旅游“高峰論壇”等塑造“山海福地,錦繡之州”錦州旅游品牌形象。依托新拍攝的“美麗錦州”旅游宣傳片和“遼寧樂游智慧旅游平臺”,積極開展網絡宣傳、網絡營銷和網絡服務。
他們還不斷探索營銷新手段,以“遼西、蒙東、冀北城市旅游大聯盟”為載體,以新錦州灣機場開通為契機,擴大和加強區域旅游深度廣度合作。在鞏固國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以及京津唐等地區傳統客源市場外,重點向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臺等客源地以及日本、韓國、俄羅斯等東北亞國際市場拓展延伸。
強化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是錦州市培育壯大旅游市場主體的另一重要抓手。主要是抓好重點景區與交通主干道有效銜接;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道路跟著景區走”;加強重點景區停車場、自駕車營地、供水、供電、廁所、垃圾污水處理、金融、通信、醫療衛生和旅游導覽標識建設。此外,錦州市還營造規范有序的旅游市場環境,加強旅游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旅游投訴受理聯動機制,落實旅游安全責任制度,加快推進旅游發展信息化、旅游服務智慧化、旅游管理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