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就開始做導游的南京人何先生,已經是這個行業的“老人”了。他帶過國內游也帶過境外游,旺季時一個月要帶四個團。按照他的說法,不入這一行,很難體會到導游這個職業的艱辛,“最累的不是身體上的,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更大。”
不少導游坦言,他們白天負責一團人的吃、住、行、玩,最怕的就是遇上些個突發事件以及游客投訴糾紛。
記者從南京市旅游委了解到,目前南京市約有2.4萬名持證導游。他們中有專職導游和兼職導游之分,前者屬于旅行社管理,后者屬于自由職業者,沒有單位、沒有底薪、也沒有安全保障。導游們的生存狀態如何?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忙起來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收入也不穩定
青青(化名)2006年入行做專職導游,談及自己的工作狀態,她自嘲,“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吃得比豬差。”她帶的多是地接團,“把全國各地的游客在南京接上,然后組團去外地游玩,這種團一般不購物,但是行程很滿。”青青舉例說,以南京到常州恐龍園一日游為例,早上6點出發,導游往往4點多就要開始準備了。晚上7點結束行程后,還要整理工作情況,“一天工作時間常常超過15個小時。”
據其透露,低價團、零負團費的經營模式也充斥著旅游市場。這種團打著低價的口號招攬客源,導游出行前會跟旅游團“買客”,繳納一定費用給旅行社“填坑”,因此在帶團時他們會鼓勵引導游客購物,從而得到返點“填坑”,以保障旅行社和各自利益。“以港澳5日游為例,有的旅行社報價就幾百元,雖然《旅游法》明確規定不得強迫購物,但是不購物又難以賺回成本。” 因此,導游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說到收入,青青有點不高興,“一提到導游收入,大家就認為灰色收入回扣很高,其實根本不是外界傳說的那樣。一般來說,專職導游是有底薪的,兼職導游沒有底薪,每月的收入是由帶團量、淡旺季、購物提成、傭金補助等多方面因素決定。”何先生也表示,“每家旅行社提成不一樣,收入也不一樣,香港購物團提成1%—3%,國內游提成10%-15%。”按照青青的說法,“旺季一個月帶4個團,收入七八千元,淡季時只帶一個團的話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南京旅游部門推導游人身意外險,加強兼職導游管理
“為規范導游行為,我們不定期會舉辦主題培訓,讓導游們相互學習。”南京遠山旅行社總經理陳炳蘭說,“我們對導游的要求更注重于服務能力。每個團出行前都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近期將出行的暑期學生實踐團為例,出發前就會對出發風險評估、車輛安全性檢查、出行路線和行車時刻對接等進行培訓指導。
然而,導游戶外工作的特點讓風險變得無時不在。“有些人說起導游就沒有好印象,又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導游的生存狀態?其實導游也是高危行業,有人會為導游工作中出現的意外情況買單嗎?”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張同學如是提出。
南京市旅游委旅游質量管理處副處長諸炎佳表示,考慮到導游在外奔波出現意外的風險較大,一旦在帶團中發生車禍、疾病等,往往會遭受嚴重的損失。對此,南京市旅游委聯合中國人保共同推出導游人身意外險,保費分為50元、100元 、150元三檔,涵蓋了汽車、列車、輪船、民航等交通工具意外傷殘、身故等情況,甚至連導游在帶團時出現高原反應,也能獲得相應的賠付,保額最高可達到40萬元。諸炎佳稱,該險種由導游(領隊)人員按年自愿選擇購買,市旅游委按保費的50%對符合條件的導游(領隊)人員進行補貼。
此外,為更好地管理“兼職導游”,今年2月起南京市旅游委建設的“兼職導游員管理服務平臺”開始試運行。今后,除與旅行社簽訂正式合同的導游外,旅行社需要導游提供帶團服務必須通過該平臺挑選。帶團結束后,旅行社和游客可以對導游服務進行星級服務評價,滿分為五星。在導服機構與導游員自愿的基礎上,導服機構可以與兼職導游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為其按月發放薪酬、繳納各類勞動保險。兼職導游在導服過程中如果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旅行社損失,由導服機構先行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