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5日訊 近日,皮蛋當選全球最“惡心”食物,引起許多網友關注并反駁。而在漳州也有一種獨特的小吃——雞仔胎。
雞仔胎是經過孵化,但又未能孵出小雞的雞蛋,剝殼能看出小雞的雛形,細軟的絨毛,甚至還可以看見雞骨頭,在漳州是相當流行的小吃,多為每年秋涼以后進補。
這種曾被評為全球最震撼的詭異食物之一的小吃,您敢吃嗎?歡迎讀者撥打本報漳州新聞熱線(0596-2056315)發表看法。
記者調查漳州的熱銷小吃
幾乎每天傍晚開始到深夜,漳州市區就會出現一群這樣的人:騎一輛摩托車或者自行車,搭載著泡沫箱,上面寫著“鹽雞胎”,隨身攜帶的喇叭反復叫著“雞仔胎”、“鴨仔胎”,聲音散落在大街小巷。
導報記者調查發現,漳州飲食文化的載體之一大排檔,每家都有很多人提著雞仔胎在賣,大多價格為5元/3個,成為熱銷的小吃。雞仔胎做法通常是鹽?,但也有人通過蒸、煮。
在漳州市區一家老牌小吃店,雞仔胎有兩種價格,分別為2元/個,1.5元/個。“都是叫一些養殖場?好了送過來,我們再用鹽巴加熱保溫,生意時好時壞,平均每天應該有賣100個。”員工說。
觀點PK 吃還是不吃?
“雞仔胎的滋味非常鮮美,是沒有添加任何調料,絕對的原汁原味。”自稱已經吃過不計其數雞仔胎的老林這么描述,往往一開始時不敢張口的人,要是被威逼利誘吃它兩三個后,從此墮落,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老林的說法或許有點夸張,但對喜吃雞仔胎的漳州人來說,他們認為雞仔胎既有蛋的滑韌,又有肉的細膩,還有軟骨的酥脆。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雞仔胎是大“補”品,由于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有“人體胎盤”的某些成份,所以有營養滋補作用。
“小時候吃過,阿嬤會攪得糊糊的,味道還不錯。”不過,一位姓陳的女子也說,知道里面是有雛形的小雞后,就不敢吃了。
“太不人道了……黑乎乎黏糊糊,雞的雛形基本顯現,雞腦、雞腸,有些還有毛……”持反對意見的人理由多在于此。
部門說法沒有權威結論
雞仔胎真的有如大家所說的那么高蛋白嗎?食用是否安全?
昨日,導報記者咨詢了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漳州之前并沒有因食用雞仔胎出現問題的事例,因此,雖然未成形的雞胎里面確實可能存在一些細菌,但沒有對此做過調查。而涉及食品安全的問題,則是由衛生局下屬的衛生監督所負責的。
但據衛生監督所的葉科長說,自從《食品安全法》頒布后,他們衛生所只負責餐飲這一塊。雞仔胎問題,還得看它目前是屬于生產還是流通階段,如果是生產階段,就屬于農業局管;進入流通后,則屬工商局管。
“漳州傳統的東西,吃是應該可以吃。”葉科長最后也稍微談了一點對雞仔胎的看法。
醫生提醒有營養但要控制量
解放軍第175醫院消化內科張主任介紹,雞仔胎營養價值不錯,里面含有的礦物質、維生素豐富,比普通雞蛋營養價值高,還可以改善缺硒的情況,還有抗衰老作用,“所以不少市民,吃雞仔胎滋補身體,吸取營養”。
但是因為雞蛋外殼容易粘有雞糞,加工過程中沒有做好、加熱不徹底,很有可能帶有沙門氏菌,不少病毒也會入侵。“不能吃太多,如果感染細菌,就容易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張主任說。
同時張主任提醒,有慢性肝病、脂肪肝,或者肝臟功能不好的人,盡量不要吃,“吃多了,可能會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