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終于說了該說的話,站到了該站的位置,找準了再起的切入點。自2000年民進黨首次打敗國民黨起,國民黨即走上分裂、跟民進黨比“愛臺灣”的“失魂”之路,在政治立場上,國民黨不僅不能分庭抗禮、引導民意,反而視“紅”為毒、唯恐不綠,已經敗到了滑鐵盧,居然還要“本土化”到改名“臺灣國民黨”,完全是一副自廢自戕的模樣,也難怪被對手笑到彎腰,被自己人恨到“含淚不投票”。國民黨最大的優勢就是與大陸歷史、情感和政治基礎的聯結。有這個聯結在,兩岸就能和平發展,臺灣人就能獲得最大的紅利。
可惜,在民進黨高分貝的“賣臺”罵戰中,這些道理國民黨不敢說、不會說,還有藍皮綠骨者真心不想說。
這次洪秀柱當家的國民黨終于把該說的話說了出來,據國民黨內部民調,獲得了超過半數的民意支持。但筆者以為,能否不打折扣地在全代會上通過,通過后能否執行還有變數。
從現在傳出的消息看,國民黨內有份量的人物對政綱修訂中兩岸關系部分語帶保留,仍堅持把“一中”與“各表”捆綁表述,有人提出“在兩岸政治議題上積極作為確實不宜”,也有人認為頭等大事并不是兩岸關系,“有那么急嗎?”
雖然臺灣社會已有“蔡”已蔫、“辣椒”紅的耳語流傳,但洪秀柱畢竟被“換柱”過一回,她能否在國民黨內既定乾坤又安人心,難!難!難!就算新綱領通過,未來也待觀察。其實,兩岸和平協議不是國民黨的新話,馬英九2011年競選連任時就提出這個目標,結果呢,連談好的服貿協議都停擺,現在快成了廢紙了還擺在“立法院”,何談政治對話與協商?
洪秀柱說,國民黨不能與民進黨比爛,但國民黨能與民進黨比的兩岸政策,如果這一次仍不能堅守、深化,也只能比爛了吧?(文 終年無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