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民眾要質疑,難道海基會董事長的任命,蔡英文應該看“獨”派大老的臉色?為何不是從盡速恢復兩岸協商管道著手,反而以討好“臺獨教義派”為優先考量?難道眾人利益敵不過極少數的既得利益者嗎?
原先呼聲甚高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因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而不愿接受海基會董座一職。最新媒體報導傳出,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曾是蔡英文的口袋名單之一,最后由田弘茂脫穎而出。既然人選多元,就等于說明兩岸僵局的癥結不在人事、而是蔡英文本人的政治決斷。
更令人不解的是,田弘茂堅持他不支薪,是義務幫忙蔡當局,也等同表明他不愿放棄臺灣“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現職,可能是擔心隨時成為綠營箭靶、必須承擔蔡英文兩岸政策失敗的批評而“被辭職”,故為自己留后路。
在田弘茂的任命案才剛剛出爐之際,臺灣方面陸委會就急忙為他劃底線,將來他只能談“九二事實”,不能超出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內容。這又是哪門子的任命案?
先不論田弘茂個人的政治色彩,陸委會此舉等于綁住臺灣方兩岸談判主帥的雙手雙腳,自我設限的結果就是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新三不政策”。如此重要的政治任命案,卻被蔡當局搞得像是內部的利益分贓一般,顯示蔡英文無力處理內部矛盾。
要知道,既然是“兩岸”關系,就不可能單方面隨心所欲,只希望對方依循自己的腳步走,而不顧及其立場。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識”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而來,接受它不代表向大陸投降,反而能讓臺灣爭取兩岸互動的主動權,否則臺灣將因國際孤立而處于被動,更不利于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
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也回應田弘茂的任命案,表示“兩會復談須確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張志軍還提到2008年馬英九上任后不久的兩會信函,當中提到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所以關鍵是授權商談的政治基礎,而不是人”。換言之,如果蔡英文當局仍拒絕“九二共識”,就算是任命馬英九為海基會董事長也無濟于事。
蔡英文執政才剛滿3個月,就遭遇黨內“臺獨”大老們的掣肘,這應該是她始料未及的事態發展。但是,倘若她不愿改變兩岸路線的思維,甘愿為了安撫極少數“獨”派而犧牲廣大民眾的共同利益,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只會繼續向下沉淪,而兩岸關系定將面臨攤牌的一天。
兩岸關系結局是福是禍,端賴蔡英文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