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用電緊缺的燃眉之急,日前民進黨當局通過臺灣深澳火力發電廠環評,引發島內專家學者批判。20日,“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開記者會,邀請該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唐慧琳、臺灣當局環保事務主管部門原負責人魏國彥、臺灣能源博客博主陳立誠等,分析臺灣能源現狀和困境,對深澳火力發電廠通過環評提出批評。
據了解,目前臺灣的能源占比為燃煤36.9%、燃氣36%、核能13.5%、再生能源5.1%、其他8.5%。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后,提出要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所擬定的燃煤發電占比為30%,而2017年臺灣燃煤能源占比就已達36.9%,可見民進黨當局能源政策不切實際。
陳立誠在記者會上指出,民進黨當局之所以讓深澳電廠通過環評,就是因為臺北市快要沒有電了。他說,臺灣北東區重要電力來源有四個電廠,第一是基隆的協和電廠,但機組陸續將除役;第二是核二廠,但也可能提前除役;第三就是去年倒塌的和平電廠;第四就是日前通過環評的深澳電廠。然而,深澳電廠發電量100多萬千瓦時,比不上核四廠一號機組,未來用電危機依然存在,且增加燃煤發電也制造了新的污染源。
既要“廢核”,又要“減碳”。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其能源政策便備受詬病。島內專家學者認為,無論是從供電穩定性、電價、空污、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看,還是從去年全臺大停電的案例來看,民進黨當局所謂的能源政策,已然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記者 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