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揭開維持現狀神秘面紗”,香港中評社稱,蔡英文在2016年島內“大選”前,提出“維持現狀”四字,創造最大模糊空間的兩岸政策,成功爭取中間選民,登上“總統大位”。 蔡政府上臺后,始終未表態承認“九二共識”,影響所及,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已斷,陸客來臺人數也大減,沖擊臺灣的飯店、旅館、游覽車等行業生計。綠營曾憂心,蔡英文迫于經濟壓力而向“一中原則”靠攏。但不久前,蔡英文在寫給民進黨的公開信里稱,“要力抗中國壓力”。10月8日她出席本土社團舉行的國際研討會致詞稱“我們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蔡英文前腳才離開,前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許世楷就稱,蔡英文選擇“維持現狀”、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是“臺灣不給中國合并,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邏輯上的推理答案應該是“臺灣獨立”。中評社稱,由此,蔡英文在“維持現狀”兩岸政策上,深綠民眾終于能夠放下心中的石頭,確定蔡英文對“臺獨”已明確表態。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這種搞所謂的“表現善意”把戲,不是第一次。陳水扁剛上臺時也曾宣示“四不一沒有”,第一個“不”是斬釘截鐵地“不會宣布獨立”。然而陳水扁在任內卻持續推動“兩國論”等實質為“臺獨”的政策,陳水扁執政八年兩岸關系始終停滯不前、臺灣經濟蕭條冷清。臺灣《聯合報》稱,當年對陳水扁的“善意”,北京認定“缺乏誠意”,關鍵就在陳水扁對“一中原則”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態度。16年后,蔡英文同樣抬出“四不一沒有”。這回,北京買賬嗎?(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