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侖已成全市最大的“城中村”。
“以前是全市‘領頭羊’,現在是正宗‘城中村’,我們大侖錯失了很多發展的機會,這次的機遇不能再錯過了,否則我們不僅自己出入不便,而且對不起子孫后代;以前大侖的小伙子找對象很搶手,現在人家聽說是大侖的就搖頭,整個村連條大路都沒有,陪嫁的車子都開不回去,說出去都丟臉。我們一定要抓住這次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通過鎮中路南段工程建設來助力大侖社區再次騰飛。”在日前舉行的座談會上,鎮中路南段拆遷戶蔡先生這樣對記者說道。
大侖位于石獅市西南部,東連花園城,北至八七路與華侖相鄰,南至南環路,西至南洋路與靈秀鎮相望。大侖由亭(陳)厝、東頭、后塘、對山四個角落組成,現有人口6400多人,旅居海外及港澳臺的鄉親達8000多人,是我省著名的僑鄉,在改革開放初期商業繁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侖家家戶戶經商,大街小巷都是店面,各類商業繁榮。隨著時代的發展,2010年石獅新汽車站陸續搬遷到服裝城客運站和石獅客運中心站,侖峰路服裝市場和環球大廈一樓服裝店面集中搬遷到服裝城,大侖的商業氛圍逐漸失去了她原有的色彩。又加上這兩三年來,遇到了國際經濟市場下滑、國內市場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整個大侖經濟的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縱觀周邊社區、村莊的發展狀況,大侖群眾十分著急:短短的四五年時間,我市城東、城北迅速崛起,尤其是2013年鄰村鈔坑進行成片改造后,如今的大侖成了名副其實的“城中村”。
發展遇到瓶頸,山窮水盡疑無路;機遇終于來臨,柳岸花明又一村。隨著去年鎮中路二期工程改造項目完成后,周邊的斷頭路寶島路打通連接鎮中路,鎮中路打通向北的方向連接石獅新客運站后。大侖社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及海內外的僑親等社會各界賢達紛紛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議案,要求打通鎮中路南段連接服裝城,輻射大侖社區,帶動大侖再次騰飛。
閩南有句俗語:“人腳跡會肥”,意思是有人氣才會有財氣。鎮中路南拓,打通的是大侖社區的交通大動脈,連接的是城市新區和商業老街,聚集的是更多的商業氛圍和發展機遇……(記者 傅文忠王秀婷顏華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