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遭遇危急重癥時,每分每秒都關乎著生死。
作為泉州市試點,今年,石獅市在已實現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胸痛單元建設全覆蓋、心電檢查及指氧儀配備“村村通”的基礎上,依托村衛生所(室)全面鋪開村級急救點建設工作,補齊村級醫療急救短板,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急先期處置能力。
經過科學布局與精心選址,蚶江鎮衛生院已在全市率先完成示范建設任務,實現村級120急救點全覆蓋,同時,組建起一支鎮級急救志愿者隊伍,一并推進急救技能培訓,為急危重癥患者搶贏“黃金搶救期”提供堅實保障。
1 全域布“點”: 急救前哨植入鄉間
在蚶江鎮蓮中村衛生所急救點,記者看到,一個新投放的急救多功能機柜格外引人注意,內置有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急救包、簡易呼吸器、鏟式擔架等關鍵設備,能夠有效應對心臟驟停、創傷、中風、急性中毒等常見急危重癥的前期處置。
在石獅市衛健局、團市委聯合推進“村級120急救點建設”“青商心·生命守護計劃”項目融合下,同樣的多功能機柜已在蚶江鎮所有村級120急救點完成投放,覆蓋19個行政村。同步建成的還有一支扎根鄉土、反應迅速的鎮級急救志愿者隊伍,隊伍由各村村醫、村干部共同組成,總人數達118人。
村級120急救點的完善,成功打通急救“最后一公里”。蚶江鎮衛生院作為基層醫療樞紐,顯著補齊鄉村公共衛生短板,日益健全“急慢并重”醫防體系,不僅強化了危急重癥前期處置能力,也為慢病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端支撐。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劇,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人群日益增多。蚶江鎮衛生院目前有在管慢性病患者7800余人,“家門口”急救網絡的健全,為患者健康筑起一道更加堅實的防線。
“這部分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者,是心腦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急癥的高危人群。”蚶江鎮衛生院院長許友對指出,在鄉村,從發病到獲得有效救治,時間差是最大的挑戰。村級120急救點的建設,能夠為這類高危人群贏得寶貴的院前搶救時間。
2 全民皆“兵”: 急救素養刻進鄉土
急救設備的價值,在于能被正確、及時地使用。蚶江鎮衛生院將急救技能培訓作為村級120急救點建設工程的核心支柱,納入全民健康教育體系。
今年4月以來,該院聯合蚶江鎮人民政府、石獅市120急救中心舉辦多場村級120急救點技能培訓。培訓立足實戰,內容廣泛,采用“理論+實操”形式,帶領急救志愿者隊伍系統學習急救的基本原則與流程,了解心臟驟停、中風、急性中毒等常見急危重癥的關鍵信號與初步處置要點,掌握心肺復蘇、心臟除顫、海姆立克法,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急救基本技能。
今年7月起,該院還將組織技能考核和應急演練,檢驗隊伍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協同配合水平,確保關鍵時刻能快速響應、規范操作、有效施救,為應對基層突發醫療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急救普及的觸角正在向更廣泛的領域延伸。“原來按壓不能靠手臂力量,要用上身重量!”“人工呼吸前一定要仰頭提頜!”近日,在福建省德奧針織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急救技能培訓活動中,不少員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反復練習,初步掌握了急救技巧,從不敢上手到規范操作,員工們紛紛表示學到了“真本領”。
這樣的培訓正在蚶江鎮全域鋪開,衛生院將急救常識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教育內容,逐步對企業員工、村民群眾展開培訓,提升全民急救素養,讓急救技能成為鄉村生活的“新常識”。
“每多一個人學會急救技能,就可能多挽救一條生命。”許友對強調,突發急救可能發生在任何場景——企業、家庭、公共場所,“第一目擊者”往往是關鍵救援力量。“尤其是心臟驟停,黃金救援時間僅4分鐘,掌握心肺復蘇技能,人人可能成為生命的守護者。”
(記者 黃翠林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