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剪開柳簾,暖陽漫過石獅的街巷。當氣溫攀升至20℃以上,這座城市的“銀發族”正以獨特的律動擁抱春天,他們以公園為舞臺、小區廣場為舞池、居家陽臺為健身房,在太極的剛柔中舒展筋骨,在健身舞的節奏里綻放笑容,在指壓板與彈力帶的搭配中解鎖健康密碼。他們用蓬勃的生命證明:晚年不是歲月的靜止,而是活力的另一種綻放。
公園晨練:
太極中感受剛柔之美
清晨7時左右,鴛鴦池公園的一處樹蔭下,年近七旬的李大爺正在和老伙伴們耍太極,白色太極服隨動作舒展,一招“白鶴亮翅”輕盈穩健,袖口繡著的銀線在晨光中閃爍。“春天陽氣上升,打太極能疏肝理氣,我每天都要練上40分鐘,渾身別提有多舒坦。”李大爺告訴記者,退休后曾困于肩周炎,跟著老年大學課程系統習練三年,如今不僅動作行云流水,連多年的肩頸痛也不藥而愈。
位于龜湖公園的一處空地上,60多歲的蔡阿姨正與老姐妹們切磋太極劍。她腕間銀鐲隨劍穗輕晃:“以前總覺得年紀大了該靜養,去年社區醫生說適度有氧運動能改善焦慮,現在每天晨練完回家,能睡個安穩的回籠覺。”說話間,陸續有老人加入晨練隊伍,太極服與廣場舞服在新綠掩映下格外鮮亮,恰似春日里綻放的晚櫻。
小區廣場:
健身舞跳出夕陽活力
每天傍晚7時許,旭輝城小區附近的小廣場準時響起廣場舞的旋律。年近六旬的張阿姨站在隊列前方,帶領20余位“舞友”踢腿扭腰。這支隊伍跳的動作雖不怎么專業,卻自有一番蓬勃生氣。
“這套改良版健身舞是我刷短視頻學的,特意把深蹲動作換成屈膝點地,照顧膝蓋不好的老姐妹。”張阿姨說,以前總窩在家里看電視,現在廣場舞成了“社交密碼”,不僅腰圍瘦了3厘米,還結交了好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
隨著氣溫升高,記者走訪發現,類似這樣的銀發舞隊在各小區如約開展起來,成為城市夜空中最溫暖的燈火。不少健身舞愛好者坦言:“白天帶孫子做家務,晚飯后,兒子兒媳下班了,我就下樓跟著廣場舞隊的鄰居們一起動一動、跳一跳,也是不錯的健身方式。”
居家空間:
方寸間解鎖健身密碼
在龍福小區,80歲的阿蘭奶奶赤腳踩在薄荷綠指壓板上,晨光為她銀白的鬢角鍍上金邊。她扶著窗臺緩緩抬腿,腳底凸起的顆粒與穴位碰撞,傳來酥麻的舒適感:“每天早晚各10分鐘,比吃安眠藥還有效。”墻邊的衣架上,彈力帶與太極劍并列懸掛,茶幾旁立著折疊式拉力器,這個兩室一廳的空間里,處處藏著適老化健身的巧思。
記者看到,在阿蘭奶奶手機里存了多個健身App,跟著視頻學八段錦、做坐姿瑜伽,就連擦地板、澆花時都會有意識地活動肩頸。“子女們總擔心我外出摔跤,在家鍛煉他們也放心。”阿蘭奶奶笑道,最近她還教會老伴用彈力帶練手臂,老兩口把客廳變成了“家庭健身房”。
從晨光熹微到燈火闌珊,從公共空間到私密居室,老年人以各自的方式詮釋著對生活的熱愛。他們的健身故事里,沒有激烈的競技,只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健康的追求。正如一些喜歡健身的老人所說:“我們不求練得多標準,只圖動一動,活到老,這就是咱們老年人堅持健身的活力風采。”(記者 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