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我們終于找到你了!今天,我們接你回家……”長眠福建石獅60年,湖南籍烈士李桂生終于等來了親人。
10月25日上午,在福建石獅、湖南瀏陽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及祥芝鎮政府、祥農村委會共同努力下,烈士李桂生侄兒(繼子)李玉和帶著妻子及堂兄一行三人,從湖南瀏陽趕到石獅祭奠李桂生烈士,辦理烈士遺骸交接手續。擺上臘肉、魚干、雞蛋,倒上家鄉的“瀏陽河”酒,烈士親人跪拜在地,訴說無盡的思念……
跨越千里、時隔60年后,李桂生烈士遺骸于26日上午順利遷回故鄉瀏陽市烈士陵園安葬。
60年后,李桂生烈士墓前來了親人
青山忠骨,長眠六十載
“烈士李桂生之墓,犧牲于1963年11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六七一四部隊,湖南省瀏陽縣烏龍公社江口大隊……”烈士無言,碑文如血。烈士李桂生之墓位于石獅市祥芝鎮祥農村芝山上,背靠青山,面朝大海。
青山有幸埋忠骨,當地村民齊守護。25日上午,在祥農村委會舉行的李桂生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上,71歲的祥農村村干部蔡建筑介紹說,李桂生烈士犧牲后,起初安葬在祥農車站旁,祥農、祥漁、祥運三個村的村民進出村莊,都要經過這個地方,大家都銘記這位烈士。后來,祥農車站改建為村委會,祥農村民自發籌資,于2012年孟秋(農歷七月),在芝山上建設“解放軍烈士紀念亭”,并將李桂生烈士墓遷至芝山上。“我們村里都十分崇敬愛護,每年清明節,村委會都會組織村民、學生前往祭掃。”蔡建筑說。
記者在芝山上看到,安葬在這里的烈士除了李桂生,還有于1958年10月犧牲的莆田籍烈士周金泉。“解放軍烈士紀念亭”內立有一塊碑記,記錄烈士生平,緬懷烈士英靈。
“非常感謝石獅市政府、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及祥芝鎮、祥農村的父老鄉親!我們沒想到,伯父李桂生的墓保護得這么好!”烈士李桂生侄兒(繼子)、55歲的李玉和表示。
李桂生烈士在瀏陽市烈士陵園安葬
跨省尋親,讓烈士“回家”
“為烈士尋親、讓烈屬圓夢”!今年9月15日,石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根據祥芝鎮政府、祥農村委會反映的李桂生烈士墓情況,向湖南省瀏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去函。10月7日,瀏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回函,核實了烈士相關情況——
李桂生系湖南省瀏陽市沙市鎮東門村江口片泉組(原江口村)人,于1937年出生,1960年3月入伍,在炮兵某部偵察連擔任偵察員,1963年11月8日在原福建省晉江縣祥芝公社(現石獅市祥芝鎮)因公犧牲。在中華英烈網上,記者也查詢到了李桂生烈士的相關記錄,與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核實信息相吻合。
“伯父李桂生當年犧牲后,有人把伯父的血衣寄了回來,家人都十分悲痛。我們一直想到福建來祭掃,但無法知曉伯父具體安葬地點。前些年,我女兒曾來石獅尋找未果。此番,終于了卻心愿。”李玉和說。據悉,李桂生在十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排行最末的弟弟李桃生尚健在,現已79歲高齡,其子李玉和過繼給李桂生為繼子。因年事已高,李桃生老人此番無法前來,但再三叮囑李玉和“一定要把遷墓的事辦好”。
對此,石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祥芝鎮政府、祥農村委會等方面高度重視,充分尊重烈士親屬意愿,依法依規全力配合遷墓事宜。
除了李桂生烈士遺骸,家人還帶走烈士墓碑及一罐異鄉的黃土
魂歸故土,了三代夙愿
福建石獅與湖南瀏陽,高速公路里程超800公里,李玉和一行自駕往返。此番遷墓,除了遷走李桂生烈士遺骸,還帶走烈士墓碑以及一罐墓冢的土。25日23時許,李桂生烈士遺骸回到故鄉瀏陽。
26日上午,李桂生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瀏陽市烈士陵園舉行,瀏陽市沙市鎮黨委、鎮政府敬獻花圈。當日下午,李桂生家人將那塊從石獅帶回的烈士墓碑以及一罐異鄉的土,葬在李桂生父母的墓邊,讓親人“團圓”。
“60年了,哥,我終于‘見’到了你……”年近八旬的李桃生老人帶著家人跪拜在李桂生烈士墓前,老淚縱橫。李桃生老人告訴記者,哥哥李桂生犧牲時,因為距離較遠、交通不便等原因,家人未能到福建“見最后一面”,后來也未能找到李桂生具體的安葬地點,“感謝石獅、瀏陽兩地各方的幫助,了卻了我們家三代人的夙愿!”
李桂生烈士魂歸故里,是石獅市開展“為烈士尋親”行動的又一生動案例。記者從石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2021年至今,我市已順利完成吳斗光、危平有、周德華、李桂生等四位烈士異地遷墓工作。
(記者 林恩炳 顏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