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在石獅市一家“醫教結合”兒童康復中心——石獅泰和醫院兒童康復中心里,一群孩子在這里快樂地做著游戲,在一旁的特教老師陳老師則細心觀察孩子們的舉動,并鼓勵他們。
從事該職業的陳老師既是一位“陽光姐姐”,也是一位資深特教老師,大學畢業后她便加入了特殊教育行業,“做這個工作的前提必須要熱愛,其次要有耐心,保持學習的習慣。”她說。
正是對學習的熱情,每天上午到校后,她便開始整理所負責的孩子的各項數據與檔案,整理好后,與同事們認真參與康復中心的課前會議,安排一天的教學計劃。
“鈴鈴鈴……”隨著上課鬧鈴聲響起,陳老師與同事也開始忙碌的一天。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老師會引導孩子去正視自己的障礙,進而潛移默化地告訴他們要自信與快樂。”陳老師介紹。
當日上午8時許,學生霖霖(化名)來到康復中心個訓室里上課,陳老師知道霖霖存在言語溝通方面的障礙,平時都會鼓勵霖霖多開口說話。采訪當天,她還結合真實場景,引導霖霖進行對話。她拉著霖霖的手邊做游戲邊說道:“左手邊的是叔叔,叔叔好”“叔叔好!”……通過不斷開展對話練習,讓霖霖明白:自己是一個多么令老師與大家喜歡的學生。就這樣,慢慢地,霖霖說話聲音越來越大,參與游戲越來越積極。
下午,在康復中心的感統治療室里,剛離開媽媽懷抱的美美(化名)似乎仍有些小脾氣。陳老師知道美美內心敏感又脆弱,于是,她輕聲走過去并半蹲在美美身邊,和她打招呼并進行對話。
隨后,她牽起美美的手,認真而又細心地將孩子扶到圓形網兜秋千訓練儀器中,在多次來回游戲中,美美逐漸產生興趣、放松心情。伴隨著陳老師鼓勵的話語與微笑的面容,美美成功完成了許多項挑戰,其中還包括自己曾經膽怯的項目。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無窮。‘用心上好每節課’是中心里老師們從教的初心。”說起兒童康復中心的學生,同為資深特教老師、該康復中心教師主管余海英很是驕傲。“這里的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但又和普通孩子一樣,只要好好教導,都會有進步。”在余海英的心里,孩子們的點滴成長都讓她感動,她也與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未來,她會與大家繼續用心呵護這群“特殊的小天使”。(記者王文豪李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