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掐絲琺瑯獅形香薰、清乾隆剔紅三獅圖長方盒、壽山石獅鈕“所寶惟賢”印璽、銅鍍金四獅馱跑人水法鐘……這些平時只能在故宮博物院看到的珍品,現在在石獅博物館就可欣賞到了。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石獅建市30周年,由故宮博物院、石獅市人民政府主辦,石獅市博物館承辦的“絲路獅緣——故宮獅文化珍寶展”于今日上午開展。從故宮博物院186萬件展品中精選出來的41件帶有獅元素的文物,首次亮相石獅博物館,為市民帶來一場珍貴的文化盛宴。
據了解,此次故宮獅文化珍寶展,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到縣級市博物館參展,展覽分為“絲路花雨”“紫禁印象”“獅情畫意”“海絲傳奇”四個部分,涵蓋佛像、書畫、印璽、文房雅玩等門類,所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燦爛的文明、悠久的歷史文化。
“無論是在宮內還是宮外,這都是故宮博物院首次以獅文化題材辦展覽。”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主任、研究員嚴勇告訴記者,獅子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吉祥的題材,也與石獅的城市文化相契合,其中部分包含獅元素的藏傳佛教文物是從未展出過的,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獅文化與石獅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據石獅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林希妍介紹,“石獅”地名源自鳳里庵前的隋朝石獅子,石獅的市標是“東方醒獅”,獅子所表達出的智慧、勇猛和奮發的沖動,正是契合了石獅人秉承改革風氣之先,創新、奮進的精神文化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由世茂集團牽線搭橋而成的,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是石獅鄉賢,也是《絲路山水地圖》的捐贈者。由其斥資1.33億元人民幣購回的《絲路山水地圖》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此次在家鄉石獅舉行的故宮獅文化珍寶展中,這幅《絲路山水地圖》也驚艷亮相,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觀賞。
《絲路山水地圖》長30.12,寬0.59米,繪制于明代中后期,是一幅明代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絹本手卷。地圖標注從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到麥加及非洲東北部的遼闊區域內的211個地理坐標,反映了明代中國在絲綢之路沿途展開各項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盛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此次展覽旨在讓“國寶”走入尋常百姓間,充分體現“讓文物活起來”的魅力,激發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認同和熱愛。展覽將于10月1日至12月15日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憑票入場。(記者 謝玉妹)
《絲路山水地圖》(局部)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絲路山水地圖》(局部)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17世紀梵銅文殊菩薩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明代銅獅吼觀音像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明代青玉子母臥獅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清代木雕獅子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清代嘉慶皇帝印璽,壽山石獅紐“主善為師”印。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十八世紀銅鍍金四獅馱跑人水法鐘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明代掐絲琺瑯獅形香薰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明代青花獅子戲球圖九孔花插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清乾隆款剔紅三獅圖長方盒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竹雕留青九獅圖竹節式筆筒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清代青金石刻詩三獅圖山子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