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踏訪大山嶼 又見巖鷺來“做客”
祥芝古浮大山嶼海域再現頻危鳥類巖鷺的蹤跡;白鷺即將進入繁育孵化期
再登大山嶼,記錄新變化。在白鷺進入孵化期之際,本報記者昨日跟隨市林業管理處、祥芝鎮古浮村委會有關人士再次登上古浮灣畔的大山嶼,巡視島上生態環境,觀測白鷺生存狀況。位于祥芝鎮古浮澳口的大山嶼,面積僅約2萬平方米,自2009年以來白鷺等鳥類種群數量不斷增加,成為遠近聞名的“白鷺島”。出于保護白鷺棲息地的考慮,“輕易不上島”,但定期的回訪亦有必要。此番上島,既有意外收獲,也有些許擔憂。
又遇頻危鳥類巖鷺
“巖鷺!巖鷺!”昨日上午10時許,船兒離岸出海,接近大山嶼時便有意外收獲。兩只巖鷺駐足于大山嶼附近一處礁石上,背對而立享受“日光浴”,本報攝影記者連忙用長焦鏡頭鎖定了這珍貴的畫面。
今年2月,本報曾以《瀕危鳥類巖鷺 再現石獅沿海》為題,對兩年內先后三次在石獅境內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巖鷺進行報道,其中,第一次拍攝的巖鷺的地點就是在大山嶼,時間為2016年4月2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廢功夫。”此番上島,又遇巖鷺,令眾人驚喜萬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省野生動植物與濕地資源監測中心在觀測祥芝古浮大山嶼時,曾發現巖鷺的蹤跡。繼2016年拍攝大山嶼巖鷺畫面后,此番本報記者再次從大山嶼拍攝到巖鷺,可見巖鷺已成大山嶼的“常客”,并且以大山嶼為“家”。
飛翔的巖鷺
島上木麻黃待復蘇
春節過后,即將進入白鷺繁育孵化的時節。此番上島,原以為可以拍攝到鷺卵或雛鷺,可能是因為時節未至,未能如愿。且因為是上午上島,絕大多數白鷺已出島覓食,不過從島上木麻黃枝葉或下方草叢中,仍可發現大量白色的新鮮鳥糞。
據悉,每年的3月份至5月份,直至春夏之交,都是白鷺的繁育孵化期,因此,這一時期島上植被的生長狀況,對于白鷺繁衍較為關鍵。令人有些擔憂的是,島上不少木麻黃枝葉枯黃,一些木麻黃也因大風折斷,多少對白鷺的棲息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市林業管理處林主任分析說,這與去年干旱、雨水少有關,但春雨過后,這些木麻黃將逐步恢復蔥蘢茂盛。
令人稍有安慰的是,走訪中記者發現,大山嶼“心形島”東側的島礁新植的木麻黃正茁壯成長,齊刷刷的一人多高。該處島嶼原來缺乏植被、巖石裸露,更無木麻黃生長。去年,市林業管理處與祥芝鎮政府將此作為造林項目之一,從昨日走訪情況看,新植的木麻黃生長狀況良好,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