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市區又一家大型書店恐將難以為繼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傳開。據《東南早報》報道,已經營10多年的泉州書城發布公告稱,由于租約到期,場地方提出大幅漲租,盈利能力有限的書城可能被迫終止營業。
泉州書城能否繼續開下去,尚待觀察。但實體書店近年來不斷萎縮的情況下,又一家大型書店面臨困境,不能不讓許多愛書的市民倍感惋惜。與此前倒閉的刺桐花、越洋等多家書店相比,泉州書城由于策略得當,在大多數書店慘淡經營之際,還能實現扭虧為盈、收支平衡,其表現殊為不易。然而,在努力探索10多年之后,它終究還是面臨做不下去的困境,這更加說明,互聯網時代,網絡購書的沖擊以及人們獲取信息方式的改變,正讓實體書店生存日益艱難?,F實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眾多實體書店的相繼倒閉,許多居民區附近已經難覓書店蹤影。
實體書店的困境讓人惋惜,但書香滿城的泉州,閱讀并未就此止步。與實體書店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兩年,24小時自助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百姓書房等便民讀書點逐漸興起,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泉州人的生活。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與閱讀的環境日益改善,市民讀書熱情也日益高漲,無論是電子書,還是微信等互聯網內容,都不能阻止人們的閱讀興趣,閱讀越來越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更值得人們尋味的是,每每有大型書店面臨困境、被迫關停時,總能讓許多市民為之唏噓感嘆不已,這也說明,當下人們雖然越來越難在書店里坐下來,享受一個寧靜的閱讀時光,但內心依然向往能有一角安逸之所,遠離外在的喧鬧世界。
顯然,從市民的閱讀熱情以及對實體書店關停的惋惜聲中,我們有必要讀懂這樣的信息:移動互聯時代,人們表面上熱衷于獲取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但隱藏于內心對安逸、寧靜之所的追求,不僅沒有被淹沒,反而變得更迫切,更顯珍貴。因此,從長遠來看,互聯網時代,不僅不會讓實體書店無處容身,反而會更加凸顯實體書店的存在價值,當前的困境正是提醒我們,實體書店應及時作出改變,適應新時代,從而讓更加渴望寧靜的人們能重新回歸書店。這需要經營者不斷創新和求索,也需要全社會從唱衰實體書店的聲音中走出來,共同努力為書店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一方面,有必要將實體書店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政策上給予必要的支持。政府對實體書店的資金扶持已實行多年,但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其經營困境。我們經??吹?,許多經營多年境況尚可的實體書店,往往因漲租而被迫搬家乃至關張。因此,除了資金之外,還有必要將實體書店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規劃中。例如,在城市規劃上留下一些公益性的公共空間,在大量建設公共閱讀點的同時,以較低的租金成本容納書店進駐,扶持和引導書店的發展。從而,能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過吸引更多民間資金社會力量進入,放大扶持政策的效果。同時,只講情懷或曲高和寡的書店,會越來越難以為繼、最終倒閉,新的實體書店應該從誠品書店等成功案例中汲取經驗,不斷探索新的經營模式,迎合互聯網時代讀者對寧靜之所的追求,營造一個安逸的讀書環境,做到經濟利益和情懷、氛圍一樣都不缺。
實體書店的萎縮,在各地已是普遍問題,威脅到城市文化生態的維護,影響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空間。而重振實體書店,就請從停止唱衰開始,與其惋惜,不如行動起來,讓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助力和引導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不久的將來,書店重新飄香街頭,人們樂于重新回歸書店。(鄭運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