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場面+老演員
粉絲力量不容小覷
一些好萊塢影片在美國回收不利,在中國卻表現出強大的吸金力,通過梳理過往案例不難發現,中國觀眾最鐘情的關鍵詞還是“場面”+“情懷”,還有能勾起粉絲集體回憶的力量。
一位影評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首先,中美觀眾的審片口味存在差異。以動作片為例,這在好萊塢早已是十分成熟的類型片,發展到現在,許多美國觀眾的興趣已轉向漫威、DC的電影,像《極限特工》這種老派的動作片,顯然跟超級英雄電影不是一個量級的。但中國觀眾大部分受“武俠”的影響比較深,對于“真刀真槍”的高手過招,還是更為喜愛。
此外,中國觀眾比較“懷舊”,就以《敢死隊3》里的老演員為例,中國觀眾對他們感情很深,影片上映時演員來國內宣傳,馬上就能引發集體討論的話題。
如果一部電影視覺效果好,又能勾起觀眾懷舊情懷,就更符合中國市場的品味。同名游戲改編的《魔獸》即為典型例子,其能在中國票房大賣,粉絲的力量功不可沒——“70后”“80后”被稱作中國的“魔獸一代”,即便“90后”也承載著《魔獸》情懷。其他的游戲改編電影也打著“情懷”牌登陸內地。本周五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刺客信條》改編自歷史隱蔽類游戲“刺客信條”系列,該系列自2007年開發以來累計銷量突破9000萬份。男一號“法鯊”邁克爾·法斯賓德日前來北京宣傳時不忘宣稱自己是中國文化的粉絲,“尤其喜歡周星馳的《功夫》”。基于《魔獸》在中國的吸金力,及《刺客信條》在中國擁有海量的游戲粉絲,業界看好在中國的票房會是影片海外市場中最高的。
鑒于中國市場的壯大,好萊塢電影業在不斷摸索如何巧妙地討好中國觀眾。好萊塢大片里中國元素的植入,已從過去生硬加入地標或一閃而過的華人演員鏡頭,逐漸變成為中國明星量身定制戲份了。同時,中國資本介入好萊塢的步伐也在加快,《魔獸》背后有萬達,《極限特工》的投資方也有兩家中國公司,不難理解,為推高在中國的票房,兩者不但在創作上謹慎考慮中國市場,到了在國內進行宣傳和推廣的環節,自然也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