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川航召開3U8633重慶-拉薩機組媒體見面會,“英雄機組”的代表——機長劉傳健、第二機長梁鵬、乘務長畢楠、安全員吳詩翼首次與媒體正式見面,講述5月14日發生在空中驚心動魄的一幕。川航3U8633航班機組講述了緊急備降時的更多細節:飛到約9800米高時發現風擋有裂紋,機長與副駕駛解開安全帶,手摸玻璃檢測等等。據悉,目前川航已對所有同型號飛機的風擋玻璃進行排查,未發現問題。
知名機長、曾撰寫《揭秘法航447空難事故》的航空專家比爾·帕爾默和英國“環球飛行”航空安全部門主管保羅·海耶斯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就此次川航事件可能發生的原因以及后續調查進行解讀。
英航事件中,風擋玻璃突然脫離,機長被吸出窗外。
飛行過程中整塊玻璃脫落是否罕見?
川航事件非常罕見 與英航“空中浩劫”相似
海耶斯表示,川航此次因為風擋玻璃破裂并脫落緊急備降事件是非常罕見的。除了飛鳥襲擊造成的,自己能想到的相似案例可能就只有英國航空公司很多年前發生的事件。當時也是駕駛艙的風擋玻璃完全脫落。和川航事件類似,事件中也有一名機長被吸入空中,另一名飛行員將其拉回。該事故是由于機務維修上的差錯造成的。此前風擋玻璃剛被替換,而維修工程師使用了錯誤尺寸的螺釘。
比爾·帕爾默也認為此次川航的事件十分罕見。值得注意的是,兩名專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1990年英國航空公司5390航班發生的類似事故。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英航5390航班的情況與川航此次事件十分相似。1990年6月10日,該航班在從伯明翰飛往西班牙馬洛卡的飛行過程中,當時飛機已爬升至17300英尺的高度。突然,駕駛艙發出巨響,位于駕駛室左方、機長蘭開斯特位置的風擋玻璃突然飛脫,他立即被氣流從座位吸出駕駛室外,頭部首先被吸出,然而腳部被纏在控制盤上,這令他的上半身都在機外,只有雙腿仍在駕駛艙內。
此時駕駛艙門也被沖破,抵住了無線電導航控制臺,卡住了油門,導致飛機急速下降。幸運的是副駕駛艾奇森沉著冷靜地進行了緊急著陸程序,開啟了暫時失效的自動駕駛系統,并向塔臺宣告進入緊急狀態。最終飛機安全降落。
事后調查人員發現,該飛機于出事前27小時曾被更換風擋玻璃,而且被維修部通過。調查員透露,早前被更換了的風擋玻璃被安裝上了不合規格的螺絲釘,當時的維修部門以“盡量相似”為準則,而沒有參考飛機的維修檔案。當機艙內及機外的氣壓有異,風擋玻璃最終承受不了這股氣壓而導致爆炸性減壓。這次事件也令人關注到飛機風擋玻璃的設計瑕疵,是否應該安裝更大的螺絲釘以抵受強大的氣壓。而該事故被錄入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紀錄片《空中浩劫》第二季。
《空中浩劫》紀錄片畫面顯示,英航空乘拽住機長的腳,副駕駛執飛。
通常情況下,您認為造成風擋玻璃脫落的原因有哪些?
風擋玻璃本身很堅固 可能由結構性損害引起
帕爾默解釋稱,風擋玻璃本身是非常堅固的。從設計上是可以承受飛機增壓的壓力的(完全加壓時能夠抵抗1.5噸的壓力),同時也能抵抗直接的飛鳥襲擊。整個的風擋玻璃厚度超過了2.5厘米,并混雜著玻璃和塑料的多個夾層。同時還能被加熱來防止結冰。
帕爾默告訴記者,就像上述英航5390航班的事故一樣,飛機風擋玻璃整體框架出現問題或是安裝部件(螺栓或是螺釘)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風擋玻璃的脫落。
帕爾默表示,目前調查還未完成,具體原因還不得而知。但是造成整個風擋玻璃脫離的原因可能是窗框發生了結構性的損壞。這其中可能是由于碰撞引起(例如與地面設備層發生沖撞),或是該結構周圍的機身金屬被腐蝕造成的。
海耶斯稱,現在判斷川航事故發生的原因還太早。因為還未弄清是否真的是風擋玻璃出現故障還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造成的。
他認為,風擋玻璃的夾層中的某一層受到損壞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整塊玻璃脫落的情況很少見,除非遭到了飛鳥的襲擊。
川航航班在9800米高空風擋玻璃爆裂。
如何看待此次機長的成功備降?
機長面臨困難情況 沉著著陸具有挑戰性
海耶斯表示,此次川航這名機長面臨的是非常艱難的情況,事發突然而且沒有任何明顯的警示。在這種情況下,機長需要沉著冷靜處理高空中的噪音(風噪聲以及駕駛艙中的報警器發出的聲音)、低壓以及帶來的嚴寒,使得此次的緊急備降更加困難。
帕爾默也表示,駕駛艙內的噪音以及傳播上的困難,再加上完全失壓,溫度降至最低零下50度的情況下,讓整個駕駛艙操作的環境非常不適,十分具有挑戰性。
此次調查將如何展開?
調查將圍繞是否 存在缺陷性部件展開
海耶斯稱,調查首先第一步是決定風擋玻璃哪一部分出現了故障,如何發生的故障,以及為何發生故障。由于此次事件非常罕見,所以使得此次風擋玻璃出現問題的情況跟其他以往的事故都不同。如果是材料出現了問題,是否可以追查制造過程或是安裝過程,這樣也許可以解釋問題如何發生。
帕爾默則表示,調查小組將會集中調查風擋玻璃脫落的原因。他們將查明是這架飛機發生的特有案例還是這一問題影響了其他的飛機。此外調查可能圍繞此前這一位置是否發生過損壞情況,以及是否存在缺陷性部件,或者該機身周圍是否存在金屬腐蝕情況。
帕爾默表示,事故原因歸結于設計上的缺陷幾乎不大可能,因為空客A320家族(事故機型是A319,機身比A320更短)數十年來數百萬小時的航空服務時長都很少有發生類似事件的案例。(記者 黎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