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只有初中文化,卻一心想做一個作家。年輕時,他只身北漂,做過鍋爐工、洗碗工、群眾演員、替身,一句話,走了很多彎路,后來才慢慢地為圈內(nèi)接受、認可,做了統(tǒng)籌,又做了副導(dǎo)演,最終夢想成真,做了編劇,出了幾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膭”尽?/span>
他就是“土豆先生”馬德林。
這是一個不錯的勵志故事。不過,我要講的,是接下來的故事。
在“土豆先生”成了小有名氣的編劇后,一次,與某制片人聊天,制片人意外地得知,他竟然曾在自己制片的某部劇中,做過群眾演員,就跟他說:“要是當(dāng)年你認識我,就不會走這么多彎路了。”
這是一個有趣的假設(shè):如果你當(dāng)年有幸認識了我,我就會點撥你,提攜你,扶持你,你就不用走這么多彎路,而同樣獲得成功。
果真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這個制片人,是把自己當(dāng)成伯樂了。可是,在他既往的歷史中,似乎沒有什么他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提攜成功的案例,也就是說,他未必具有從泥沙中淘金的伯樂的水平和能力。假設(shè)當(dāng)年他們就認識,一個跑龍?zhí)椎娜罕娧輪T,恐怕絕入不了制片人的法眼。
這不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如果“土豆先生”沒做過鍋爐工,也沒做過洗碗工;沒做過群眾演員,也沒做過替身;沒做過統(tǒng)籌,也沒做過副導(dǎo)演……一句話,如果他沒走過這些“彎路”,那他是誰呢?他還是那個剛出校門的小土豆,他還是一個什么也不懂啥也不會的山里娃,既沒社會經(jīng)驗,也無任何人生積淀,就算伯樂在側(cè),又能如何,又會如何?
是的,“土豆先生”如今的小有成就,不是得益于誰的提攜,反而是,他走過的那些“彎路”,幫助了他,成就了他。
正如“土豆先生”自己說的,“有些路,是一個人必須要走的。”其中,就包括“彎路”。
彎路不是歧路。它只是迂回曲折,不平坦,不直接,坑坑洼洼多一點,荊荊棘棘多一點,走在上面,你要多吃一點苦,多受一點累,多流一點汗,多遭一點罪,多耗費一點心血。但它的大方向是對的,或者說,你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人生的積累,只要堅持,它就有可能成為種子,開花結(jié)果。
無論是鍋爐工,還是洗碗工,無論是群眾演員,還是替身,對日后成為編劇的“土豆先生”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人生積累,他的劇本,他的故事,都得益于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獨特觀照,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他走過的那些“彎路”,才讓他的劇本,有了濃郁的煙火氣生活味,才打動了那么多觀眾。
當(dāng)然,彎路絕不是捷徑,成功未必一定要走彎路。人生能少走甚或不走彎路,自然是件樂事,誰愿意拿短暫的人生,在彎彎曲曲的路上繞來繞去呢?走過彎路也未必就成功,兩者之間,沒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很多人一輩子在兜圈子,走彎路,沮喪得很,失敗得很。
我只是想告訴自己,如果我走過彎路,抑或正走在彎路上,它其實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堅持走下去,彎路或許也是一筆財富。(孫道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