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我邊批改作文,邊起身炒絲瓜。剩下的幾篇作文批改完畢,鮮嫩的絲瓜也即將出鍋。于是,一頓簡約的晚餐擺上桌:一盤素菜,一小碟腐乳,一碗五谷粥。
五谷粥里有大米、薏米、蕎麥、小米、蓮子,不配菜咀嚼起來也是香噴噴的。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就著絲瓜和腐乳,半碗粥下肚后,猛然想起,方才炒絲瓜時忘了擱鹽。不過,清炒的絲瓜摻入蒜末倒不失原味,我又夾了一筷放進嘴里細細咀嚼,絲絲清甜滲出舌尖,無鹽的絲瓜其實也是很美味的,我索性把這盤“原味”絲瓜消滅得一干二凈。
周末回老家,我把炒菜忘了擱鹽的事兒跟家人一說,他們一臉的疑惑:要是換成以前遇到這種事,我肯定要回鍋加鹽。
是啊,什么時候開始我對食物的需求越來越清淡了?對清淡味蕾的需求,我想是源于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dān)憂吧。只說說酒店里的肉湯吧,有人婚慶宴請時,我喝過加了許多味精的濃湯,過后感覺很容易口渴,喉嚨也不好受。記得很多年來,我家的廚房佐料就拒絕了味精、雞精之類的調(diào)味品。我早餐經(jīng)常喝的是豆?jié){、蕎麥粥,一律不放糖,配上饅頭、水煮雞蛋,不加糖的豆?jié){或者蕎麥粥其實喝起來保留著食物的原味,習(xí)慣了你會覺得有一股自然香在舌尖回味兒。有時候早餐我干脆沏上兩杯清茶,一個水煮雞蛋、一小塊素餅、三五粒葡萄干、兩枚紅棗、半個蘋果或者一根香蕉等。我很享受這樣清淡的早餐,也向同事推薦過,幾位喜歡養(yǎng)生的閨蜜紛紛效仿。
養(yǎng)生家提倡清淡飲食,說可以有效減少身體的負擔(dān),其益處不言而喻,所以許多人都傾向清淡的飲食習(xí)慣。我突然想起嬰兒的輔食,要保持食物的原味,不然,過早地添加鹽、糖等調(diào)味品,將會導(dǎo)致嬰兒的腎臟代謝負擔(dān)加重,出現(xiàn)水腫、高血壓等癥狀。未曾想,年近半百的我,似乎回到嬰兒的食物味蕾,不知不覺適應(yīng)清淡的飲食了。
大魚大肉者固然誘人,但粗茶淡飯者亦淡而有味。濃淡的飲食需求,其實某種程度也折射出不同的生存方式。兩者因人而異,是不能簡單地以是或非來判斷的。
至于我個人而言,覺得清淡一點,對身心似乎更有裨益。廣而言之,人活了一大把年紀,物質(zhì)金錢的欲望也要清淡,對友情需求亦如此,正如古人所言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嘗盡人間百味,如今,我還是覺得清淡最適合我的口味。奢華也罷,絢麗也罷,生命終究歸于清淡。因為擁有清淡的人生,是至美的人生,我們的步履也將邁得更加輕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