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在中小學階段“特長生”將不再特別,難免會讓一些人開始焦慮,該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化呢?
才藝學習常態化
要把目光放長遠
“政策出來后一些家長會比較焦慮,有的家長私底下問我,這種情況下孩子還有必要學琴嗎?”國家二級演奏員、徵羽琴行負責人祝源說道,從前國家設置特長生是為了鼓勵大家重視才藝,如今取消特長生是因為才藝學習常態化。
祝源表示,家長的目光要放得長遠點,如今只是取消中小學階段的“特長生”招生,并不影響考大學。“雖然取消了特長生招生,但是學校還是很重視學生的美育的。中小學都把音樂、美術列為必修課,如泉州的中小學音樂課程都各有其特色,有的學校注重西洋樂,有的則注重民樂。”
降低學習的功利性
以孩子的興趣為導向
“真正有興趣或者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取消特長生招生就放棄學習才藝,以后大家學習才藝的目的更單純,以孩子的興趣為第一導向,也許更有利于本身的藝術發展。”豐澤區市民張女士說道,她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級,下得一手頗好的國際象棋,也學了些陶笛基礎。
“現在學習才藝的人太多了,拔尖的太少,特長生付出的努力其實不比正常學生少,讓孩子選準一個方向發力也許更好。”同時,祝源認為,學習特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該政策的落地,讓學習特長少了點功利性,孩子們的壓力可以小一點,能夠更快樂地學習;家長也不會盲目拔高目標。“學習美術、音樂等特長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都是有益的。美術思維、音樂思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持久的,有利于提升綜合素質。”(記者羅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