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15日身穿藍色牛仔褲,駕駛橘色卡車,穿過克里米亞大橋,慶賀大橋汽車道16日正式開通。
這座大橋橫跨刻赤海峽,連接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美國和歐洲聯盟繼續譴責俄方借建橋鞏固對克里米亞的“非法占領”,重申“克里米亞屬于烏克蘭”。
【普京當司機】
一身休閑夾克加牛仔褲,現年66歲的普京現身克里米亞大橋汽車道,登上一輛俄羅斯產“卡瑪斯”牌自卸卡車。車頭兩側后視鏡插著微型俄羅斯國旗。
俄國家電視臺播出的畫面顯示,普京在駕駛座上目視前方,一邊熟練地換擋、打方向盤,一邊聽身旁兩名工程人員介紹大橋建設情況。
普京所駕卡車領頭,后面跟隨30多輛同款卡車、吊車、混凝土攪拌車等工程車,從大橋一端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塔曼半島出發,一路駛至大橋另一端克里米亞半島刻赤市,全程耗時16分鐘。
抵達克里米亞一側后,普京觀看歌舞表演,祝賀建橋工人成就“歷史性一天”。
據大橋建設工程方網站信息,大橋汽車道當地時間16日5時30分正式開始雙向通車,最高限速每小時90公里。通車時間比預定計劃提前半年。
【歐洲最長橋】
普京告訴在場工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甚至沙皇統治時期,人們一直夢想能夠建成這樣一座大橋。”
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曾提議建設克里米亞跨海大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沒有能夠付諸實施。20世紀30年代,時任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有過建橋設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占領克里米亞大部分地區時一度開工建橋,后來放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克里米亞大橋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19公里,包含大約17公里汽車道和18公里鐵路軌道,跨海部分長6公里。建橋工程整體造價大約228億盧布(約合37億美元)。大橋日通行能力為4萬輛汽車、47對列車,列車年載貨量可達1300萬噸,年載客量1400萬人次。
鐵路軌道尚未完工,計劃2019年底交付。另有一段連接刻赤市到克里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的公路預定2020年完工。
法新社報道,克里米亞大橋建成后,將取代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瓦斯科·達伽馬大橋,成為歐洲最長大橋。
位于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直轄市2014年3月舉行公民投票,超過九成投票者支持兩地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普京隨后以簽署條約形式確認這兩個地區“俄羅斯聯邦主體”地位。烏克蘭、美國和歐盟指責俄“非法吞并”克里米亞。歐美因克里米亞問題和烏克蘭東部沖突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
【美歐受刺激】
普京高調慶賀大橋通車,惹惱烏克蘭、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希瑟·諾爾特說,建造克里米亞大橋說明俄羅斯“樂于持續藐視國際法”,稱大橋“象征俄羅斯企圖鞏固對克里米亞的非法奪取和占領,同時因為對過往刻赤海峽的船只大小有所限制而阻礙航行”。
諾爾特警告,美國將繼續制裁俄羅斯,“直至俄羅斯將(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歸還烏克蘭”。
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辦公室一名發言人說,俄方建橋通車“再一次侵犯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
英國外交國務大臣艾倫·鄧肯說,英方將繼續與伙伴一起反對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包括繼續制裁。
過去,人們從俄本土南部前往克里米亞半島主要靠渡輪,常見渡口車輛大排長隊;如遇風暴天氣,渡輪停運。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坐飛機。
法新社報道,為緩解烏克蘭封鎖和歐美制裁對克里米亞民眾生活的影響,俄羅斯需要向克里米亞地區運送大量食品。大橋通車后,可有效減輕克里米亞地區物資進出對海運的依賴。(沈敏)【新華社專特稿】